近日筆者在網上看到有報道稱,從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通過對互聯網監測發現一種感染安卓手機的新病Android/SmsSpy.ccr。其實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手機病毒也隨之而來,手機病毒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也將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有的還將危害我們的財產安全。下面小編就手機病毒的問題進行一個簡單的解釋希望對廣大網友有一定的幫助:
一 手機病毒有幾大類。
手機病毒按照操作系同來分就是根據智能可以分為IOS和Android(安卓)手機病毒以及Symbian(塞班)手機病毒。
從危害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9類:
惡意扣費:惡意牟利性質,通過無提示扣費或模糊提示扣費等方式,直接造成用戶經濟損失。
隱私竊取:竊取用戶個人信息、終端設備信息等,如通訊錄,QQ號、手機串號等隱私資料。
遠程控制:通過遠程服務器控制手機端口,隱蔽式聯網下載軟件,上傳用戶隱私資料等。
惡意傳播:以用戶手機為載體進行大范圍的病毒傳播。如:竊取通訊錄,以短信形式進行病毒傳播。
資費消耗:非牟利性質;使用過程中大量發送短信或消耗手機流量,造成用戶話費損失。
系統破壞:破壞手機操作系統或者常用軟件功能,影響用戶手機的正常使用。
誘騙欺詐:冒充正常商家發送服務信息,或者利用瀏覽器進行釣魚欺詐的軟件,甚至盜用正版軟件名稱誘導用戶安裝。
流氓軟件:卸載困難、常駐系統后臺、捆綁安裝惡意軟件、推送大量廣告信息、妨礙同類軟件正常使用等。
數據破壞:未經用戶許可,刪除用戶數據;或針對性破壞某軟件的功能,影響其正常使用。
其中資費消耗類病毒行為占49%;隱私獲取與惡意扣費類分別占比12%,誘騙欺詐類占比11%;流氓行為不惡意傳播類病毒均占7%的比例,遠程控制類與系統破壞類分別均占1%的比例。
二 手機病毒的來源主要有哪些
手機病毒來源渠道方面,第三方電子市場和手機論壇渠道是惡意軟件傳播的主要途徑。各大電子市場是用戶下載APP的主力市場,也是手機APP被篡改打包病毒的主要風險渠道,病毒來源渠道依然占比高,達到23%。作為手機玩家的重點聚集地,手機論壇占比為20%,位居第二大病毒來源渠道,染毒比例長期居高不下。軟件捆綁傳播:制毒者或制毒機構通過植入惡意代碼或者惡意廣告插件捆綁知名軟件二次打包可以迅速感染廣大手機用戶。目前,軟件捆綁已成為主要的病毒來源渠道。ROM內置渠道:部分不良水貨商,以及部分互聯網上的第三方ROM制作者基于黑色利益鏈分工,將病毒刷到手機的ROM。目前刷機日漸用戶增多,部分刷機平臺缺乏ROM的安全檢測機制,ROM中毒比例在10月份快速攀升到12%。二維碼染毒:是一種新興途徑,在2013年10月,用戶二維碼染毒比例已達到7%。
三 怎么判斷手機是否中了病毒
手機中毒后就表現形態而言的確包括了自動重啟、頻繁死機、運行緩慢、黑屏流量無緣無故減少,話費無故減少等等。但出現這些并不代表著就一定是病毒所引起的。更多的是因為操作不當、硬件故障、軟件沖突等。發現這些問題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你近下載的陌生軟件刪除,然后用安全軟件進行查殺。如果還有故障好找專業的維修人員進行檢測。
四 手機病毒的查殺與防范
小編認為現在的手機病毒是不少,但是遠遠沒有達到泛濫的程度。只要做好以下幾點基本上就可以和手機病毒說再見了,就算一旦中了病毒也可以把危害降到低。
1.日常使用手機時,應該從官方可信站點下載手機軟件,好仔細閱讀應用授權說明,不要到論壇下載。
2.重要的數據和資料盡量不要用手機儲存,好安裝具有隱私保護功能的安全軟件,將個人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加密保存;
3.開啟安全軟件中的手機防盜功能,在遺失時可以遠程發送指令取回數據或銷毀數據;
4.千萬不要輕易點擊任何鏈接、二維碼截圖、壓縮包等;特別是安卓系統的用戶收到后綴名為.apk的文件,絕對不要點擊下載和打開,防止被植入木馬病毒,確實需要點擊鏈接的一定要確定對方身份,與對方核實后再決定。
總結,小編認為手機病毒確實不少,但是大家不要成為驚弓之鳥,只要根據病毒的來源在安裝軟件的過程中注意甄別,一般是沒有問題的。一旦出現問題也不要驚恐,用安全軟件查殺、刷機、恢復出廠設置等都能解決這些問題。后就是要切記,銀行的驗證碼還有密碼再不確定安全的情況下打死都不要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