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士認為,聯通選擇全面切入4G市場為時不晚,但要迎頭趕上,相當考驗決策層智慧。
在比拼網速、覆蓋之外,運營商需要來一場深度變革。畢竟,運營商未來大的敵人不是彼此,而是更多未知的潛在對手。
加速布局4G,復制電信4G+
聯通希望盡快布局4G。聯通總經理陸益民宣布,聯通將在今年內建設50萬個4G基站,形成一個覆蓋全國、總數超過120萬個的3G+4G基站群,覆蓋接近95%的人口。
這個規劃比電信整整晚了半年,但建設規劃大抵相當。此前,電信曾對外公布,計劃在今年底前建設超過46萬個4G基站,使全國4G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在移動面前,聯通和電信的實力仍然有所不濟。移動在4G戰略上走得早,跑得快,截至7月底的數據顯示,移動已經建成94萬個4G基站。無論從在網用戶數還是基站規模,都遙遙領先于后兩者。
這種“一帶二”的市場格局好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三角形,只不過電信、聯通各有包袱和優劣勢。二者比較類似的境遇是,都是被移動激進的4G戰略推入局的。先布局4G 的移動用戶發展迅猛,對競爭對手爭奪高端用戶的趨勢也相當明顯,這亦導致一開始處于觀望狀態的電信、聯通用戶數陷入負增長。
今年7月,電信提出了4G+戰略。顧名思義,就是4G網絡的演進技術。電信利用國際前沿的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簡稱CA)技術,在原有4G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網絡頻譜,優化網絡質量,大幅提升網絡上行和下行速率而打造的業務品牌。
載波聚合技術是4G向5G演進過程中的過渡技術,其網速可高達300Mbps,是4G網速的3倍。電信的計劃是,今年下半年,電信將在主要城市(預計40個-50個城市)推出4G+服務。
電信相關人士表示,電信已經在17個重點城市正式啟動商用載波聚合網絡,盡管王曉初轉任聯通董事長,這一規劃不會改變。
這令移動被動。有移動人士表示,在電信出臺具體規劃之后,移動計劃部就立刻草擬了一份4G+建網計劃,計劃在今年底前,由各省公司在4G投資完成的情況下投資建設4G+,希望能在年底前建設6萬個基站,占4G總投資的6%。
上述移動人士認為,電信7月集中宣傳“天翼4G+”,在輿論上營造了其與4G+的獨特聯系,并祭出了“比4G更快”的口號。這使得電信從4G競爭中跳出來,升級為比移動4G更快的電信運營商。
電信、聯通目前3G/4G用戶數大抵相當,4G基站建設規劃也大致相同,二者的優劣勢在于,電信年初就確定了4G路線,搶先起步;但聯通3G采用全球通用的FDD LTE制式,4G可平滑升級,在4G建網上不僅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
“4G+是行業技術標準,并非電信獨有,而是4G演進技術的必經之路。”上述移動內部人士稱,移動過去一直在克制升級網絡的節奏,希望大化利用4G網絡,但在電信的倒逼下,移動的節奏被打亂了。
近期,移動宣布,已經在廣東、上海、江蘇、安徽和浙江五省市試商用4G+業務,預計今年底覆蓋18個省的主要城市。
王曉初上任之后,將電信的打法輸出到了聯通。聯通無線首席專家馬紅兵9月在一個專業論壇上公開表示,聯通將在2016年全網試商用VoLTE,屆時,聯通全網的網速也將提升到300Mbps,年底前,聯通將在部分城市進行VoLTE試商用,并在部分地區試點載波聚合,屆時這些地區網速可達260Mbps甚至300Mbps。
從三大運營商公布的計劃表來看,無論快慢,三家都將在2016年實現4G+的全網商用。愛立信[微博]的一位技術人士告訴《財經》記者,4G升級技術已是全球通用標準,是有固定路徑的,但“這更具營銷意義,4G比3G快,4G+比4G快,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
“在升級4G網絡之外,消費者更加關心網絡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上述愛立信技術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單純的網絡軍備競賽達到一定規模之后,消費者更加關心網絡的強壯程度,因此,運營商還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現有4G網絡的建設和室內覆蓋上。
從這個角度來說,移動具競爭優勢,今年上半年,移動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4G室內覆蓋優化,這令移動的4G信號在室內甚至要明顯優于電信、聯通的3G 網絡。
按照年初的規劃,三大運營商2015年將在4G及4G+戰略上總計耗費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資本開支。有行業人士推測,由于5G要2020年才開始商用,1年-2年里運營商將在4G及4G+保持持續的資本開支。
在4G+網絡軍備競賽中占優,只是運營商在短期內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一家運營商想要穩健而持續地發展,還需考量戰略設計、管理架構、運營機制等多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