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聯通不僅失去了寬帶行業的第二的位置,其寬帶用戶規模也長期維持在了9000萬戶以內,要知道在移動高調進軍寬帶市場時,我國的寬帶用戶規模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但在整個過程中聯通并沒有分得應有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早在2014年聯通的寬帶市場份額就開始下降,當移動推出“免費寬帶”等策略狂掃市場之時,聯通只是保守地采取了“以守為攻”的打法,而在其他兩家瘋狂進攻之下,聯通的寬帶份額不斷被蠶食,每日況下。
當然,聯通采取這種飽受甚至說有些懦弱的打法,并不是沒有原因。眾所周知,相比移動和電信在財務實力方面,聯通要落后許多,所以有限的財力除了維護核心寬帶用戶之外,已經無力投入大規模的寬帶網絡建設。當然,在友商全面依靠融合套餐增強用戶粘性的情況下,聯通也走出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那就是大力開發大流量套餐,作為副卡使用。
聯通之所以另辟蹊徑,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在電信、移動快速擴張,并通過手機號綁定家庭寬帶后,留給聯通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聯通不得不大規模推廣副卡,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搶占第二卡槽,并試圖通過搶占卡槽實現“小二轉正”,逆勢突圍。
據悉,聯通早在2013年時就是國內早一批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的運營商,經過這8年的大浪淘沙,目前已經積累了阿里,騰訊,百度,小米,全民優打等多個優秀的合作伙伴。但需要說明的是,有數據表明,運營商在第二卡槽上的投入與產出嚴重不成比例,甚至是虧損的,雖然副卡和第二卡槽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副卡和第二卡槽的作用非常相似,因此,聯通很有必要重新審視副卡的作用。
總而言之,聯通的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實現自己逆轉行業位次的目標,但這種猛推的副卡操作能讓它愿望達成嗎,不得不說,這可能還得畫一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