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新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doc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2-09-10 14:11    文字:【】【】【

  新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doc,新能源利用 New energy -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Problems and Solutions 摘要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全球范围世界以及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World and the status of energy use in China 新能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Use of new energy problems 解决方案 Solutions 启示和建议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1 能源利用现状 1.1 世界能源利用现状 - 1 - 1.1.1 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1.3 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 - 2 - 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1.1.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 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1.2 中国能源利用现状 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总量较丰,人均较低,分布不均,开发较难。具体来讲: 一是总量比较丰富。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比较大。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二是人均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生物质能源开发也受到制约。 三是赋存分布不均。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 3 - 四是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 2 我国能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2004年11月3日在北京说,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但是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过于依赖煤炭,加上国际上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能源消费的环境问题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强化节约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日益重要的问题。 2.1 能源供需方面的基本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能源消费总量从1980年的6.02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4年的19.7亿吨标准煤,并且实现了GDP的高速增长,而能源消费大大低于GDP的增长,例如,从1980年至2002年,能源消费增长一直低于GDP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我们在能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由于我们拥有的人均资源相对较少,并且,我们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因而GDP能耗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近期,能源使用效率不高问题又有所抬头,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2.1.1 能源消费结构上高度依赖煤炭。 从调查我们可以知道,1980年至1984年间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由72%上升到75%,从1984到1996年,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74%到76%之间,自1997年以来,由于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因而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尽管如此,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保持在65%以上。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低些,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严重得多。我国主要的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氟氧化物以及温室气体,其主要来源均为煤炭的燃烧和利用。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近期由于石油价格一路攀升,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石油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能源人均储量较低。 - 4 - 我国能源储量相当丰富,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 关于煤炭保有储量,资料显示为1万亿吨, 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供的数字是“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 石油方面,截至2004年下半年,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亿吨左右,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累计探明可采石油储量65亿吨[2], 人均拥有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人均产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我国目前天然气资源量约为54万亿立方米,至2003年年底,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3]。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风能资源量约为1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6亿吨标准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我国因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仅为1/10。我国2004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9.7亿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515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一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这也是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辟新的能源供应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能源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2004年,虽然全国煤炭产量已经连续4年每年递增2亿吨以上,但煤炭供应仍日渐趋紧,华东、华中等地频频告急,有的电厂甚至缺煤停机。电力供应全年一直较为紧张。累计全国拉闸限电的省份由2003年的21个扩大到24个。夏季高峰时段电力最大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相当于装机总容量的8%。 在国际石油市场持续动荡、油价屡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一度突破70美元大关。国内成品油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9.1%,是十多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2004年原油产量 - 5 - 1.75亿吨,原油进口1.22亿吨,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从上年的36%上升到45%。 制约的瓶颈不仅是足够的煤和石油的问题,运输也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因铁路运力不足,导致装机容量并不缺乏的山东在用电高峰期间也被迫限电。2003年2月28日至3月1日,烟台、潍坊、青岛地区累计限电280万千瓦时。2003年12月,全国煤炭日均申请车皮达7万车左右,但受制于运力,每天只能满足4万车左右。2003年以来,全路申请车皮量居高不下,达日均20万车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实际只能满足 9.5万车左右,不到需求总量的一半。全国铁路总里程从1995年的6.24万公里增至2002年的7.19万公里,货物周转量也从1995年的16.59亿吨增至2002年的20.42亿吨,运输密度从1996年的2,868万吨/公里增至2002年的3,363万吨/公里。继续挖潜已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新建铁路的土地、资金都面临问题。公路运输也是一样,煤车超载已经使一些能源大省的公路系统千疮百孔,几乎陷于瘫痪,严重影响到交通安全。 煤电油运供求紧张,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消费合理增长因素,也有投资需求和规模增长过快,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过猛,超过了资源承载能力的原因。 虽然,2004年中国能源需求总自给率达94%[4],但考虑到目前我国还有1.3亿人没用上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到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在3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29亿吨,石油6亿吨。如果强化节能,到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可减到29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减至24亿吨,石油减至 4.5亿吨。但就煤炭的生产来说,压力仍相当大。首先,我国煤矿高沼气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很多,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这类矿井的比例还可能进一步加大。还有矿井高水压、高地温、高地压的问题也日渐增多,这些都会给我国矿井带来安全隐患。据统计,目前全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的61.35%;4亿吨的能力需要进行安全系统改造,1.5亿吨的能力安全状况不达标;还有2亿吨能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关闭。专家预测,从2005到2020年,我国年均需要净增加产能至少5,000万吨才能满足需要,因此,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再度出现煤炭供应紧张。 而石油的供应缺口也将日益增大。我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50 亿吨计,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据推测,其中分布在中、新生界的白垩系和第三系的资源占总资源量的70%,粘度大的重油和低渗透石油资源占总资源量的43.6%,这些资源埋藏较深,工艺技术要求高,勘探技术难度很大。从近几年储量增长的构成看,约65%的增 - 6 - 量来自于已开发油田的老区,增长潜力有限,储量接替难度较大[5]。预计到2020年至少需消费石油4.5亿吨,而我国的石油产量在2020 年将达到最高峰值,为2亿吨,需进口2.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0%,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3 解决问题的方案 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应未雨绸缪,我们应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坚持以煤为主,以电为中心,强化节约观念,注重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和生物能源,切实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 3.1 要注重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能源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它已经影响到能源的改革和发展,近几年,我们先后颁布了《电力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和海上石油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体系,但许多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制定的,它已经不符合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对此加以修订和完善。 首先,为促进全国能源的综合规划和利用,保证能源效率的提高,我们应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制定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法》;其次,针对我国能源行业科学规划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为主,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以来,我国的煤炭消费一直占能源消费的70%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石油和水电的比例有所上升,1998年以后,煤的比例有所下降,由80年代的75%左右下降到90年代后期的66%左右。由于过分依赖煤炭,给环境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显过大,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调整和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到2020年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应基本保持在如下水平: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 - 7 - 石油占20%,天然气占8%,水电占7%,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占4%~5%以上。 3.2.1 我们应从思想上明确。 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问题较突出, 我们不应当大规模发展高耗电、高耗能的产业,特别不应当发展需要进口原料、低效益、高污染的产品来出口换汇。我们应该坚持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和推广清洁煤技术,特别是煤炭气化技术。利用现有煤炭气化技术使煤炭转变为合成气,可以为电力提供清洁的燃料,并促进煤化工的发展。从长期看,可以利用煤炭大量生产氢气,这样不仅会大幅度减轻煤炭燃烧产生的各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也会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此同时,在近期,我们也应争取改变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过大的现实,增大煤炭就地转化的比例,采用先进的燃烧发电技术,大力发展坑口电站,在终端能源消费中以电代煤,大幅度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这样就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使大气污染重的情况有一个大的改变。 3.2.2 在石油战略方面,我们要坚持“立足国较大幅度地增加天然气的消费量。 - 8 - 加快陕北、 新疆等中西部天然气的开发及输气管网的建设,积极筹划从中亚等国家进口天然气。从可预期的结果来看,开发和进口天然气将有可能保证重点地区和城市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大大改善这些地区和城市的能源结构,改善其大气环境质量,我们要力争到2020年,使天然气消费从目前的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提高至8%。 3.2.4 大幅提高核能消费比重。 由于洁净煤技术只能减少而不能消除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况且煤炭超度开采也会影响到产地的地理生态。因此,根据发达国家能源发展经验,发展核能是今后我国应当考虑的重点选择之一。核电是一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有几种核电堆型,如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都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世界核电发展的经验证明,核电具有洁净、安全、高效的特点。当前,全球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1%,发达国家核电比重更大。法国核电已占全国电力生产总量的80%,日本、瑞典、瑞士占32%,德国、英国占30%,美国、加拿大占20%等等。而我国2004年核电发电量为501亿千瓦时,仅占总发电量的0.023%。我国有丰富的核能资源,天然铀及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核燃料循环工业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套。我国已能够自主设计制造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成套设备,这就说明我国核电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我们要加大投入,到2020年,我们要力争使核发电占总发电量的5%以上。 3.2.5 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 近期全国人大颁布了《可再生资源法》,该法将于2006年1月实施, 它对我国的再生资源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新能源的研发要加大投入,要积极推进新能源的生产设备的本土化,由于目前新能源的技术大多为国外企业所控制,新能源的成本和价格都相对较高,因而,对新能源的上网电价要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逐步完善新能源设备产品的认证体系,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和支持。 3.3 强化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每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2003 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为日本的1.7倍,但GDP总量仅相当于日本的28%。可以这么讲,我国能源消费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 - 9 - 益突出,我们必须重视能源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我国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燃煤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二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多年来,我国在保护环境、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1,927万吨,90%是燃煤造成的。 由于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中国已有约1/3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国际上限制排放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未来能源发展如何与环境保护协调,兼顾经济性和清洁性的双重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要把发展洁净能源和能源洁净利用技术当作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为了完成《“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任务,我们应当着重在煤炭生产、加工和利用上做文章,其重点是提高原煤的入洗比例,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核心是通过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经济与环境保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还必须增强节能意识。针对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给环境和供需带来的问题,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一种带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发展总方针仍然是构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尽管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已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耗仅翻一番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能源消耗仍然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透露了我国能源利用的一组数字,2003年在全民消耗的17亿吨标准煤中,有4亿吨标准煤是白白浪费掉了的[6]。这说明我国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还比较粗放,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能源效率低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不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单纯依靠加大能源建设力度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众所周知,石油和成品油短缺、电力短缺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就电力来说,目前供需矛盾已较为突出,而我国农村还有1亿多人没用上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大于求的矛盾将更为突出。电力专家朱成章指出,“中国电力建设的速度已经很快了,特别是2004年新增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2005年新增装机容量可达6,000~7,000万千瓦, - 10 - 已经达到了增长的极限,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缺电问题,必须在节约用电、加强电力需求管理上多下工夫。”[7] 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必须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的目标是每万元国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都把提高能效、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措施。美国1998年推出的《综合国家能源战略》要求:在电力系统,到2010年燃煤发电效率由目前的35% - 11 - 提高到60%以上,燃气发电效率由目前的50%上升到70%;到2010年,主要的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将比现在减少25%,交通领域将推出燃料利用率3 倍于常规交通工具的新型私人交通工具等。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一方面要依靠节约,另一方面是要依靠科技、依靠技术创新。国外在这个问题上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一方面他们注重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制定了一些措施鼓励能源科技的发展。如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能源环境税收机制,对于能效低、环境污染大的技术征收能源环境税,对于能效高环境污染小的技术实行减免税,而对于可再生能源和没有污染排放的技术进行补贴。这一税制环境可以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各种技术进行竞争,优胜劣汰,将那些真正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发展起来。 国外的排放配额交易实际也是鼓励技术创新,政府制定总量逐年递减的实施原则,企业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排放,也可以通过认购清洁能源或直接购买其他企业减排容量来实现总量递减,企业不仅可以从市场购买减排配额,也可以将自己减少下来的排放量拿到市场上销售盈利,用以回收采用减排技术所支出的投资。 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加以借鉴,技术创新应该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要制订企业减少排放的计划,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通过建立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成不断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5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是一种市场信号,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价格不能反映长远利益,能源价格难以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且能源生产利用的环境成本未计入能源价格;消费者缺乏节能信息和技巧;政府不合理的财税政策和管制政策妨碍节能潜力的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在能源价格方面,我们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对目前的能源价格体制要进行改革。石油价格要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防止国内国际市场的价差造成的石油走私外流。煤电价格方面要实施煤电价格联动。电价方面要逐步实施和完善两部制电价。总之,过低的能源价格不能正确地反映市场需求,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提倡节能,我们要在适度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调整能源价格,在对和国家重点扶持产业进行优惠外,不管是居民用电还是工业用电都应进行适当调整,以期释放市场信息,正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调整。 - 12 - 4 启示与建议 4.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参考文献 [1]马川.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国土资源导刊, 2007 4(1) [2]马晓岚.我国石油储量可稳增二十年.科学时报,2004—07—13 [3]李丹.能源问题: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中国科技财富,2005—08 [4]曹新.立足国内解决中国能源需求.中国经济时报,2005—08—13 [5]刘立力.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石油大学学报,2004—01 [6]王毕强.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利用效率较低.北京现代商报,2004—11—05 [7]朱成章.中国电力建设速度已达增长极限.经济参考报,2005—04—22 - 13 -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_高清版_可检索.pd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