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优游注册-提款不到账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10-14 16:41    文字:【】【】【

  天富账号注册,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开发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沼气、酒精、甲醇等。

  针对甘肃新能源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新能源技术尚不成熟,成本相对较高,产业化进程受到制约;新能源产业存在诸多应用障碍制约;行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企业进入积极性不高;甘肃深居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将限制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等等,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处于技术变革迅速的新能源产业尤其如此。甘肃省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等基地,切实加强新能源基础和应用研究,高度重视实用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建立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基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建立甘肃省新能源研究基地,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措施涉及电价、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

  二、适应终端能源需求的趋势,优化能源结构,处理好新能源产业链接问题,解决新能源的应用障碍

  现代化进程使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电力、汽油、柴油等二次能源,并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生活模式。从发展的趋势看,电力作为二次能源的载体地位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产生电力的一次能源来源;人类以汽车、轮船、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实现这些交通工具功能的动力来源。因此,新能源发展必须做好下游产业链的衔接工作,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并网工作。

  甘肃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以至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从未来走势看,由于对优质能源消费增加迅速,将出现由需求推动的结构性变动。但是“煤为基础”是一个难以在短期内转变的现实,我们也不可能长期维持“一煤单挑”,所以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初步形成结构多元化的局面,使优质能源的比例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重化工业既是甘肃的支柱产业,也是甘肃的优势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到来,必将带动对电力、煤炭、石油等的大量需求,主观地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去降低能源依存度是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甘肃实际的。所以甘肃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手段,在一些低位产业中积极采取产品结构升级、增加技术含量,降低能源依存度的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面向未来的战略产业。如此双管齐下,无论是经济还是新能源都能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通过实施新能源成本均摊制度以解决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应从政府投入、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积极向市场化方向转变。我国应加大风险投资在新能源领域的融资规模;借鉴国外绿色证书交易模式,在国内各省市间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调动资源丰富地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创新型融资产品,如与政府减排目标、能源价格等标的挂钩的指数型债券,通过补偿机制有效规避新能源发展中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甘肃省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新能源开发的矛盾,从劣势中发现优势、从挑战中把握机遇,走出一条适宜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子。从劣势中看,尽管水资源短缺,但是农业用水相对丰富,可以通过市场方式从农业中匀出一部分给工业;从挑战中看,技术的进步、节水设施的推广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走在前面,我们应加强与这些国家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学术、研究、管理、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具体项目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及能力建设等形式的合作活动。法律的有效实施能使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为新能源同常规能源竞争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和激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但是我国新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缺乏配套性、衔接性,特别是缺乏细则。虽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相应实施细则和扶持政策,却未能及时出台。此外,各地政府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不能很好地贯彻中央的政策。为此,应制定保障促进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依法明确各类主体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权力和义务,制定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价格、投资、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新能源技术开发的长期国际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开发,加速新能源技术的利用和产业发展。

  [1]马继民.低碳经济背景下甘肃新能源发展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0,(5).

  [2]张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的金融支持问题[J].开放导报,2009(4)

  [3]张有贤,蔡敏琦,安学勤.甘肃省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2006(06)

  2006年以来,农村新能源,尤其是沼气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各项政策支持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为使农民能够尽快脱贫致富,国家各级财政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来扶持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在此背景下,榆次区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榆次区主要以沼气、太阳能、高效生物质炉和吊炕建设项目为主,其中沼气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1年,全区共建成了户用沼气13 776户、小型沼气项目6处、大中型沼气项目3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93个。该文着重以张庆乡王郝村大型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建设项目为例,分析榆次区农村新能源建设的经验,以为未来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近些年来,各国政府都将农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开发的农业资源,利用途径主要集中在能源、饲料和肥料3个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秸秆资源,但是我国的秸秆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大量的秸秆被浪费,甚至由于人们的露天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既符合资源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也能够为农民节省一定的能源支出,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1-7]。

  王郝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是传统的粮食作物生长区,有农户507户,人口2 065人,全村现有耕地逾166.67 hm2,以种植玉米、高粱为主,这2种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年产秸秆逾1 300 t。秸秆除少量用作青贮饲料外,最多只能利用300 t左右,大量秸秆资源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露天焚烧和随意堆放,还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交通事故,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用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丰富的秸秆资源完全能够保证沼气站原料的正常供应,并且随着项目的进行,可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秸秆的利用量,为冬季农户供暖提供绿色能源—沼气,改善农民的用能品质,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效益[8]。

  项目完成后,建成容积500 m3的沼气池1座,300 m3的双膜干式储气柜1座,容积为100 m3的出料池1座,还包括加工车间、储存间、进料间等,占地面积5 000 m2。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将农作物秸秆在发酵池中转化成沼气,日消耗生物质秸秆1.3 t,年消耗各类农作物秸秆467.6 t,提供热能生活用能18 720 kJ/m3,年产固体沼肥133.6 t,沼渣沼液可全部用于村中166.67 hm2大田和蔬菜。

  项目实施并达产后,每日用于炊事的沼气600 m3,可解决全村507户村民的炊事用能,用于沼气生产维持发酵温度所需加热用沼气50 m3,年产沼气23.73万m3,按沼气销售1.5元/m3计算,年收益为35.6万元,年利用各类生物质农作物秸秆467.6 t,按秸秆40元/t计算,年均成本1.87万元,扣除人工和维修费用等,每年纯利润22.3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7.2%。主要经济指标较好,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一是为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秸秆资源浪费问题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出路,农村的环境卫生也将因此而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将原来乱丢弃的秸秆变成了能源和资源。二是沼气的使用促进农户能源结构调整,增加生物质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减少煤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用能品质和生活质量[9]。三是由于使用沼渣、沼液,可大大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从而增加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同时农作物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口感较好,且化学污染少。四是项目实施后,秸秆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供农户使用,减少了农户用能费用,并且沼肥施用到农田,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

  结合王郝村大型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建设项目,目前在沼气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虽然中央、省、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的沼气技工,但是由于沼气技工的学历普遍偏低,对于进一步理解沼气建设的相关技术,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10]。尤其像王郝村大型沼气建设项目,出现的一些运行原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具有更高学历的技工才能掌握相关知识。

  目前,各级财政的拨款主要用于支付农户补贴,而农业部门从业人员的相关经费却无法得到保证。农业部门人员从项目登记、申报到建池的质量监管、验收等工作量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部门却没有相关的经费支持,因此,开展这些工作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在王郝村大型沼气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只能尽量克服困难,在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的条件下,这些工作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王郝村大型沼气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比较长,而原材料和工人的劳务费在这段时间内却上涨较快,项目资金不足,只能靠村委加大投资来完成[11]。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沼气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普遍,由于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建设沼气池是以增收为目的的,而建设过程中却需要农民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农民的建池积极性不高。

  一是举办更多、更高层次的沼气技工培训,以解决目前技工数量、质量双不足的问题;二是提高广大沼气建设从业工作人员的待遇。这可以让沼气技工有继续学习的经济支持和学习热情;三是对沼气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实施动态管理。在沼气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应当对原材料、工人费用等进行一个较长期的预测,这样可以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建设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

  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生态工程、希望工程[12]。广大从业人员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来完成这项服务于人民的工程,为榆次区的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为榆次区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 刘艳凤,贾文昌.沼气——农村新能源开发的有效途径[J].吉林农业,2011(10):51.

  [2] 郝莉娟.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农村新能源建设浅谈[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3):37-39.

  [3] 聂伟,杨海荣.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应多策并举[J].云南农业,2011(3):46-47.

  [4] 朱梅梅,黄霞.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新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46.

  [5] 陈红娥,宋斌.农村新能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1):49-50.

  [6] 孙振锋,贾海燕.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1):68-70.

  [7] 曲春凤.关于发展农村新能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J].现代农业,2007(12):71-73.

  [8] 李伟.关于新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9):107-108.

  [9] 王斌.天津: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天津科技,2007(2):10-11.

  [10] 王金秋.开发农村新能源促进农村城市化建设[J].垦殖与稻作,2005(2):61-62.

  最近五年,四川省全省能源生产总量年均递增约8%,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约1.42%。未来十年,四川省GDP增长将主要来自钢铁、石化、煤电、有色金属等高能耗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满足本省乃至全国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四川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的优势,并不断挖掘新能源生产潜力。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能源需求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石油的供给,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由于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相对减少我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重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四川省能源生产、消费均以煤炭为主。目前,四川省煤炭、石油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水电和天然气生产量大于消费量。根据1996年~2006年四川省能源产出数据和消费数据作增长趋势预测得出:到2010年四川省煤炭、原油、电力都将基本保持供需平衡,天然气将供过于求约50亿m3。

  四川省新能源有很大发展空间。四川省每年生产薪材约1400万吨、秸秆约5600万吨,人畜粪便约3900万吨、沼气约5亿m3;川西地区有大量荒山荒地适宜大规模种植石油植物;攀西地区太阳能可开发资源量达70万吨~80万吨标准煤;四川盆地地热埋藏深度较浅,地热能开发潜力可观;四川省可开发小水电资源约25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发展农村生物质能产业,打造“绿色油田”和“绿色煤田”,部分替代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在偏远山区建设速生薪炭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

  在全省农村推广沼气和能源环保工程。四川省年产5600多万吨秸秆,可考虑短时期充实技术人员队伍,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力量,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能源环保技术,将秸秆氨化后喂养家畜,然后用粪便生产沼气减轻直接燃烧对大气的污染,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避免低效率利用造成的能源资源浪费。将沼渣还田,提高土地肥力。据估算,通过推广应用现有氨化技术每年可将全省近一半秸秆氨化,产生沼气约560亿立方米。通过推广应用该项新能源环保技术,可改善目前农村生活用能状况。引外,用沼液浸种,粮食产量将大大提高。

  在开发生物质制甲醇,和生产乙醇汽油等生物质油时,不可占用耕地面积影响粮食生产。参考国外经验,实施财政资金投入、贴息贷款、免征产品增值税、实行绿色油价和绿色电价等优惠政策。

  在川西和一些人口密度相比较低、荒山较多的地区,有计划地规模化种植麻疯树等石油植物,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建成发展生物质油的巨大原料库,吸引国内外生物质能企业投资开发,并争取国家投资,结合地方实情筹资,招商引资,发展领先型生物质能企业。

  四川省小水电的发供电成本较低。目前小水电平均投资在5000元每千瓦以下,在国家50%资本金政策的扶持下,发供电综合售电价在0.25元每千瓦时左右。代燃料平均到户电价可降至0.17元每千瓦时,显著优于煤电、火电。因此应坚持大中小并举和国家办电与地方各级办电相结合的方针,加快四川省水电建设。以“自建、自管、自用”为主的方针指导发展四川省小水电,实现“以电养电”。在水能丰富的川西地区及有可开发水能的川北地区,鼓励多主体、多层次地发展投资收益高的小水电。通过充分发挥小水电的作用,力争地区用电供求平衡,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为农业、乡镇企业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各级水利电力部门层层落实,支持小水电发展,在有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为解决资本投入问题,可主要靠集资和劳务投资,用长期低息贷款、农田水利事业费和地方基建投资予以补助,坚持自力更生兴建小水电站。对有条件的小站小网,要与大网并网运行,二者之间的电量交换,实行互供或趸售。大小电网在丰水、枯水季节和高峰、低谷时段,都可试行浮动电价,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负荷,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

  在攀西地区加大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攀西地区无霜期达296天,太阳能可开发资源量达70万吨~80万吨标准煤,应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及阳光塑料大棚。

  与石油、天然气项目相比,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投资较小,在业已成熟的现有技术条件下,除地方财政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予以开发应用,还应当大力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还应当减少过去在地热开发过程中只重视粗放利用和小规模利用的盲目开发现象,更多的将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利用地热资源发电,争取进入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前列。

  四川省盆地是全国风能最小的地区之一,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宜重点开发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风能资源,利用风力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季节性互补作用,合理规划风力电站。

  此外,结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集民间资本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除了依靠技术进步,还须参照国家新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省新能源相关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不断予以完善。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新能源发电行业现状和电气工程对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知识体系的需求,结合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之间的联系。根据新能源发电站接入电网的影响不同,将这些新能源技术分为两类:稳定性能源发电技术和间歇性能源发电技术。

  一些新能源技术(如生物质能、地热能和常规水电)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和常规电力技术一样容易,除了一次能源的形式不同,转换成电能环节基本相同,都采用同步发电机进行发电,对电网的安全和稳定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这部分新能源知识重点讲解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的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及在利用过程中对改善环境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新的能源观念和意识。同时结合电网发展的最近进展,这些发电技术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如何规划电网,接入电网对电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讲解,加强与电力系统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受到季节、气象和地域等条件的影响,另一些新能源技术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需要克服更多的挑战,其电力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显著影响。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与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涉及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相关的知识点。在间歇性能源并网过程中,电力储能技术可以补偿负荷波动,解决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式新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调节电能质量,使大规模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能够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随着可再生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储能技术也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储能技术也是该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本文提出的课程知识体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教材,为此,笔者较为系统地构建并编写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讲义,使之更符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从两学期的试用情况来看,学生认同感增强,明确该课程是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选修课,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内容的不同,授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进,为此笔者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使之与课程知识体系相适应。

  1.采用学术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知识体系要求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每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各自成章,自成系统,各部分内容均有很多前沿的技术,仅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科技的进步。因此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与课程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以具体的行业问题为背景,采取启发式的讲解方式,层层剖析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发电原理、利用方式、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及动向。如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都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在讲座过程中,增加学生提问环节,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了强化实践,在每一个专题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布置与该专题相关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让学生设计太阳能热电站,利用波浪能发电原理设计相应的波浪能电站,设计新农村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方案,设计垃圾发电站工艺流程等,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结合不同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对该地区新能源开发和电网结构做出合理规划,并给出理由。通过这些综合性设计作业,可以增强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方式,可以系统地讲解,课堂容量大。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涉及知识点多,知识点零散,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讲多练。但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笔者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问题的讨论题目;并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题,并分小组进行研讨,研讨后,该小组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讨论中,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交流发言,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做简要汇报。学生互相提问展开讨论,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肯定了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和纠正。为了达到分组讨论学习预期效果,要求每个小组在上交的文献报告中,明确每个学生所做的工作和参加小组讨论的发言内容,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改进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于该课程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有些原理较为抽象。如风机的偏航过程、变桨过程、风机的失速原理、斯特林发动机的发电过程等都比较抽象,在没有实物演示的前提下,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因此在讲这些课程内容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更快更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虽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不少学生选课和学习动机不端正。他们不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是为了凑满学分,对选修课缺乏足够的重视。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撰写课程论文,成绩只与论文写得好不好有关,有的同学东拼西凑,也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这些方式都难以督促学生平常的学习,因此仍需完善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特点,笔者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做了合理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成绩。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考查增加课堂随机考查的次数。通过提问、课堂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防止学生上课“开小差”。回答问题和课堂测验计入平时成绩。

  2.增加撰写文献报告和大作业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撰写文献报告和小组讨论环节能够有效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能够较为科学评价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因此,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在该环节中的贡献不同给学生不同成绩,这样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作业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平时所学的知识,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增加大作业和撰写文献报告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也是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的有效手段。

  3.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考核成绩权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50%,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时突击学习也能取得不错成绩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经调查表明多数学生都认可这种成绩考核方法较合理、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受到了多数学生的欢迎。

  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多和对新型能源的探索日渐深入,使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不单纯是能源技术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各大高校已经开设能源及利用的相关课程,以确保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培养,及能源环境协调统一知识的普及等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能源工程概论》是我校针对高年级化工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介绍各种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储存及综合利用的理论、技术和能源政策。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及与工程联系紧密是《能源工程概论》课程有别于其他专业选修课的显著特点。其中知识点多是指课程不仅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多种常规能源,还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以及节能与节能相关技术等。综合性强是指课程涉及材料、(电)化学、化工、机械等学科,属交叉学科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与工程联系紧密是指大部分课程内容涉及化学工程、热力工程与机械工程等基础知识。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如何梳理各类能源之间的连带关系,整理不同学科理论基础之间的递进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能源学科知识是授课教师的工作重点。而目前的教学内容繁杂,缺乏条理,教师授课以说教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考核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由此可见,目前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意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很难满足课程的需求,也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能源工程概论》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能源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致力于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1.调整教学内容。《能源工程概论》课程目前可选用的教材较少,且内容注重覆盖面,忽略了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根据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与本校的专业特色,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兼顾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条理清楚。根据所选授课内容的包含、递进、总括等关系,优化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在内容的安排上,可从介绍能源入手,然后具体讲授不同的能源种类,最后介绍节能与节能相关的技术;在讲授过程中,要掌握好三者间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内容的选取与学时安排上,需做到重点突出。例如,首先介绍能源的定义与分类、世界能源结构、中国能源现状、全球能源危机等,让学生对能源有大致的了解。由于目前常规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占主导地位,因此可将煤炭、石油、天然气与电能四种常规能源作为主要讲授内容,讲解详细、深入,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不仅结合本校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而且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适应当前社会对能源人才的需求。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比例偏低,以氢能、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等与本校科研方向结合紧密的新能源作为补充介绍对象,以了解为主。最后节能与节能相关技术的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此外,合并相似的教学内容,做到高效教学。例如在讲授电能这一章时,对于三种火力发电方式而言,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转换途径,即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在讲授煤炭发电相关知识时,可通过举例讲述、分析;而后讲授石油、天然气发电时,重点把握相对煤炭发电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能源工程概论》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数据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调研数据公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以全球石油的储量为例,教材只给出了BP2013的数据,授课教师应注意搜集近1―2年的调研结果。在介绍碳素制品时,笔者精选了碳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碳纤维、碳纳米管作为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材料的应用,并重新编排了讲义,力求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前沿性与科普性并重,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改革教学方法。①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能源工程概论》课程内容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且不具有逻辑性,更没有公式推导等。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来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煤炭的演变过程涉及泥炭化、成岩、变质三个阶段,笔者根据流程图进行相关定义及过程的讲授,发现学生仍难以理解。如果将煤炭的演变视频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认识,能更好地理解讲授的知识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改革课堂组织形式。与一般的专业基础课不同,本课程内容比较科普,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走神。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在讲授新课时,以举例讲解、分析为主,并穿插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强化理解。例如在讲授可燃冰的开采方法时,热激发开采通过加热方式实现了可燃冰向气态甲烷的转化。由此,教师讲授时可从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及压力等)出发,让学生提出理论可行的开采方法,加深学生对化学试剂法和减压开采法的理解。对不同的能源形式,采取比较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类型的能源、能量转化方式、发电原理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逐步将知识点汇成知识链。在讲授完部分章节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总结。例如在讲授完煤、石油、天然气的相关知识后,要求学生对这三种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开采与运输的方式与特点、元素组成、燃烧与污染、与之相关的化工技术及相应的化工产品等进行总结后讨论,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给定专题方向。学生通过总结、查阅资料、讨论的学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应尽可能地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将热点问题调研、邀请专家讲座及到企业参观等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将煤炭的燃烧与当前的雾霾相联系,让学生调研煤炭燃烧与PM2.5的关系;然后安排1―2节课让学生自己上台,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煤炭燃烧与PM2.5的关系作相关介绍;另外可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交流,甚至可以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安排学生到相关化工能源企业参观、学习,并要求学生参观结束后撰写报告,作为平时成绩。

  3.优化考核方式。目前闭卷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考核方式,考核的仅仅是大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对能源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必须优化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形式。例如,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成绩纳入总成绩的范畴。平时成绩包含对学生的课堂问题回答、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及热点问题调研等情况进行地量化赋分,并在各个考核环节中体现激励机制。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要求内容灵活,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将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能源及能源的开发利用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能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逐渐发展和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才是课程教学探索的方向。

  [1]张坤,施悦.《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

  [2]黄素逸,杜一庆,明廷臻.“新能源技术”[M].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011.

  [3]陈代芬,肖建坤.我校“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6,(1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战略资源。21世纪以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分布不均衡等特点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因此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需拓展到经济层面,即如何利用经济手段开发、利用能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我国能源经济专门人才的严重短缺影响了我国能源战略的制定。为了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我国批准设立能源经济专业。江苏大学于2011年开始对外招生。“中国能源经济发展”是为该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属于基础知识课程,[1]目的是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能源经济所包含的的内容,特别是各方面最新的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中国能源经济发展”作为新开课程,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资料缺失以及教学评价不高等问题;同时由于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本身又存在学时少、内容广、学生重视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经过两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将从课程开设意义、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并优化。

  随着我国对能源问题的高度重视,能源经济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金融、新能源开发、能源政策等内容层出不穷,发展迅速。为此,必须全面了解能源经济发展状况。“中国能源经济发展”课程共计32学时,属于认知课、基础知识课程,开设学期较早。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及学科前沿。一方面,了解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将会拓宽学生视野,引领学生进入能源经济这一领域,并帮助学生发现各自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能源经济专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为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开设“中国能源经济发展”这一课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

  作为一门前沿性课程,其内容需要依据发展现状及趋势不断更新,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加以支撑。较为成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天生带来的,也不是老师或学校给予的,而是本人主动建构的。[2]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由于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因而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开发学习者的批判型思维,这种学习理论非常适合这门基础知识课程的要求。因此,本课程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本课程在遵循“宽视野、开放式”原则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角色由“教”向“导”的转变,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能源经济内容涉及能源与经济增长、能源市场与价格、能源供应与需求、能源效率与节能、能源环境与健康、能源保障与安全、能源政策与建模等等,内容广泛。由于课时有限,教学不能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因此本课程将采用专题式教学方式,分为六个专题对能源经济的发展和政策进行介绍,包括能源发展、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能源价格、油电价格机制、资源税收。教学内容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上内容。另外,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学术期刊(如Energy Policy、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网站(国际能源署、国家能源局等)以及研究机构网站(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等)等作为教学内容以外课外阅读或学习的补充资料,能够较好地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从而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

  为了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在内容设置上需要抓住学科前沿,及时更新最新研究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一方面来自于最新学术性专著或期刊,一方面来自于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如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之时,中央财经频道记者对大会的跟踪报道;在召开股东大会之时,记者关于“新能源与中国机会”对股神巴菲特的采访;关于美国、欧盟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的报道等等这些时效性很强的事件都可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过程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判断力;互动模式的课堂讨论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专业选修课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新科研动态的传递及学习和科研方法的引导,[3]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完成教学过程。

  本课程采用开放式、案例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指教学内容来源广泛,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来源于图书馆资料或互联网。学生通过查找、组织学习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知识的处理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相关学科前沿。案例式教学指将实时发生的事件搬进课堂,帮助学生了解新发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学生对事件的处理能力。如我国出现的“煤炭压港现象”,是能源供应与需求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反映,就可作为教学案例搬进课堂。参与式教学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元协作性的参与方式展开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4]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就能源经济发展的某一领域,自己组织教学过程。如有的学习小组以能源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向同学们介绍了能源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就业方向,不仅同学们比较感兴趣,而且为同学们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参考。参与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渠道的解决问题路径,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增强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等优点,可以让学生的头“抬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传统式教学手段也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如在讲解新能源专题核能时,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介绍给学生知识要点后,选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栏目中的《解惑核辐射》节目作为讲解内容的补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考核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实践证明,此环节可有效促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可用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5]“中国能源经济发展”作为低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了解学科前沿的课程特点决定了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考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对于本课程是不适合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发言等的考查作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在选取给定范围内任一题目完成课程论文的基础上,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完成一份报告,并在课堂上以学术会议形式进行报告和答辩,并与同学进行讨论,用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该课程的期末成绩。两种成绩经过加权求和作为最终的课程成绩。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思路,最后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并整理归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该过程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中国能源经济发展”作为新兴专业――能源经济专业的学科前沿选修课,涉及内容广泛,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目前还没有关于该课程的专门教材。随着国内外能源经济的发展,课程内容需要不断作出更新调整,避免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该课程应以培养多方面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制定提供合格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1]王群伟,葛世龙.对我国能源经济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5):161-163.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15(5):74-81.

  [3]刘忠,邹淑云.专业选修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185-186.

  银行业是重要的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要做好两点,是要将低碳经济的理念向大众推广,是要研讨低碳金融机制、经营战略、管理体制等。加强向国外金融体制的学习与沟通合作,研发创新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理论,研究重点偏重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金融产品,要积极开展环保借贷及环保金融产品。银行业想要向低碳经济进行转型,必须大力开展这方面的服务,金融机构要促使那些传统的行业进行转型、加入一些带有环保设施的生产设备、摒弃化石能源、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倾斜与对绿色产业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提供信贷。

  要创立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产业基金和致力于环保企业的基金,并且要将这类企业的债券等金融产品投放到债券市场,尤其要鼓励中小型企业利用这种合法的方法进行融资。同时,也要建设新型低碳经济发展的信贷模式。例如商业银行推出发行的碳基金、碳金融债券、环保企业的债券,完善这类投资产品的风险机制、更要加快相关法律的实行,最重要的是加大对这类产品的监管力度。环保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这样就可以为这些企业筹集到大量的资金,更好地致力于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的开发,推动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低碳交易市场,把碳排放权当作一种可以直接交易的商品。金融机构要根据这一点推出新的产品,例如碳排放期货、期权、碳排放信用、碳排放证券等一系列金融工具降低环保项目建设的投资风险。具体的方法是先实物期货、期权,后金融期货、期权:即以国内的三大期货交易所为基础,学习他们的经营模式、契约设计、产品定价、订市商制度、监管体制等,将碳排放交易和期货交易在碳排放交易所率先试点,借鉴电力投资实物期权的设计和交易模式;其次,可以试点以碳排放权为产品的金融期货期权并在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

  我们应借鉴国际一些成功事例的经验,加强对低碳金融的科学研究,这样可以让中国拥有更强劲的话语权,并建立一套完整的低碳经济发展标准,例如配额、排放权交易、排放抵扣、清洁能源、建筑节能标准等。除此之外,政府需要在管理体制层面上构建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大力推广低碳经济金融的理念。政府需要在金融的因素下,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增强金融机构的环保责任意识、发现低碳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新商机,利用有效的手段,不断优化企业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刺激金融机构与环保产业一同进入节能减排领域。金融机构必须加强行业借贷的风险管理,完善客户信息及分类制度,对借贷审批的资格要严格执行,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加强投资风险的管控,从而降低信贷的风险。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发展需要财税、环保及金融管理等各个方面相关的政策来配合,一定要具有有效的协调机制,人行、银监会等部门要做好有关这方面的引导作用,建立与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相关联的信贷规模指导政策;中央银行应该要求其他银行加大对环保、节能减排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外汇管理的政策也需要为其开启碳金融绿色通道,将跨境碳资本自由流动列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目标。鼓励地方政府建立碳金融公司或者是担保公司,共同分担金融机构发放信贷所产生的损失;引导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在一些政府刺激经济项目贷款方面向绿色信贷开展较好的商业银行倾斜。

  庆阳作为资源富集区域,其石油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的诞生地和主产区。在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庆阳市煤炭、油气、化工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这些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使得庆阳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如何使庆阳潜在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庆阳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任何一项社会生产都要有一定的能源生产要素投入,能源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能源是各种工业产品制造的基础;能源消费也是与农业生产的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紧密联系的;能源还支撑着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能源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也是形影不离的。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能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在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中都可以体现。人类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主要是依靠人力,纵使加上一些水力、畜力等辅助生产力,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速度还是非常缓慢的。产业革命以后,煤炭的使用和蒸汽动力的发明成为人类工业化的转折点,农业、交通和国防的技术进步都依赖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化社会生产进程中,石油、煤炭、天然气还有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不仅仅促进了能源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产业技术革新和经济的发展。

  能源不仅是社会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燃料和动力,而且能源本身的生产是能源化工新产业诞生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化肥、塑料、纤维、橡胶这些化工产品的生产以及煤炭工业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不只是推动了能源化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批能源新兴产业,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技术革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任何产业的最终输出点都是要归结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能源产业也是一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各种家用电器要有电力消耗;做饭烹饪要有天然气供应;还有各种便携设备需要有电池来提供能量;出行驾乘的交通工具又a需要汽油提供动力。不仅是这些个人生活所必需的能源供应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诸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的公共事业与商业,如公共交通、商场餐厅等的正常运转都需要有能源供应来保证。总之,能源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是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多数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增长,二者基本是呈正相关的。但是能源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经济发展模式为粗放型时,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需求,会加大对能源的消耗,在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着资源供给短缺,无法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困境。

  在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初期,对于能源开发利用的是一种简单粗放的模式。在这种简单粗放模式的支持下,经济发展得到了稳步增长。但是当经济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由于之前的能源供应发展模式所积累的诸多弊病例如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还有粗放式能源消耗带来的资源短缺,都迫使该地区的能源结构与生产模式进行调整与改善。例如更多地采用节能降耗的生产模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进能源生产供应模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资源困局的时候,就需要开发新能源技术来使经济摆脱困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相应的经济力量则为新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经济基础。例如,建设大规模的新型核电站,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发电场,或者推广普及电动汽车以及配套建设的整套电动能源体系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必然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

  近年来庆阳市的经济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71.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1个百分点;2007年庆阳市的GDP突破性地超过200亿元,达到了200.82亿元,增长13.2个百分点;2008年,庆阳市的经济仍然以稳定的速度增长,GDP达到248.50亿元,增长14.3个百分点;2009年,庆阳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突破了300亿元,达到302.2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计划规定的270亿元目标,增长了14.6个百分点;2010年在全国经济向好的形势下,庆阳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个百分点。2010年的GDP总量比2006年的171.54亿元净增加186.07亿元,增长71.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5个百分点,庆阳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路向好的趋势。①

  庆阳作为资源型城市,其石油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的诞生地和主产区。据有关资料统计,庆阳现已探明的油气资源总储量达32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总储量的33%。西峰油田是我国陆地上新发现的最大油田,其三级资源储量就达4.35亿吨。近年来,长庆油田在华池、合水、庆城、环县等地进行资源勘探,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此给鄂尔多斯盆地又增添了一块主要油气产区。庆阳市境内有66个资源开发区块,15个油田、5 700余口钻油井,累计生产原油可达3 300万吨。2009年,长庆油田已发展成为西部第二大、中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②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大概用3年多的时间建成了特低渗大油田,此油田年产油气可达百万吨。2007年,庆阳市原油产量突破性地达到260万吨,2009年达到了291万吨,增长了11.9个百分点,占到了甘肃省原油产量的3/4。2008年3月下旬,长庆油田低渗透2吨区油田试验示范区正式开工,华池县的深山沟壑中,石油钻机又开始了轰鸣。超低渗油藏的主要建产区在华池、庆城、合水以及西峰油田周边地区。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已开钻851口,完钻743口,实现产能35万吨。“解决超低渗,发展大油田”,科技进步,使陇东油田整体开发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③

  庆阳市煤炭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煤炭预测总储量就达2 360亿吨,占到甘肃省预测总储量的90%,据统计其煤炭资源占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的11.8%,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的4.23%。若按每年生产一亿吨煤炭的目标计算,庆阳市的煤炭至少可以开发786年,已经具备了建设亿万吨级大煤田的条件。虽然庆阳境内的煤炭埋藏较深,但是煤质好,是优质的化工煤和动力煤。庆阳的煤炭开发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的投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华电集团、中国铝业、中煤等央企和诸如甘肃能源集团、淮北矿业、金川集团等省级大型企业都已纷纷入驻庆阳市,在这块能源富饶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煤矿、煤建材、煤电、煤化工等项目。庆阳的核桃峪、新庄、马福川、刘园子、甜水堡等年产近3 000万吨的煤矿正在快速建设中。③

  在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庆阳市煤炭、油气、化工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这些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使得庆阳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庆阳市2012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9.96亿,比2011年的105.46增加2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共完成53.12亿元。2012年的大口径财政收入占到全年预算总额124.70亿元的104.21%,财政支出共完成158.76亿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总量稳居甘肃省第二。近年来能源化工产业快速的发展,使得庆阳经济总量规模扩大的趋势明显。④

  近几年,庆阳市受油价上涨、产量增加及资源税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资源税、增值税均呈倍数增长,拉动庆阳的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可达到160.67个百分点,能源化工产业对财政的贡献较明显。预计到“十二五”末,庆阳市的原煤产量可达到3 000万吨,原油产量可达到1 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可达到1 000万吨,累计完成投资达1 050亿元,新增GDP 1 376亿元,增加财政收入135亿元。能源化工产业的税金可达到30亿元,平均每天向政府纳税就达900万元,庆阳市每年从中可分到10亿元的税收。⑤

  庆阳市作为甘肃省区域发展“东翼”腾飞的主战场,从各个方面抓项目建设,譬如首位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富民增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而且建立了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全程服务制、全员参与制、盯守办理制、定期督查制,大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构筑项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把庆阳市能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截至2013年9月底,庆阳市实施2 429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中有1 926个新建项目,235个亿元以上项目。总共完成投资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个百分点,其中新建项目就投资了607亿元。近年来,庆阳市的项目建设呈现出铺天盖地的大好局面。①

  能源化工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带动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农副业等的发展。目前,庆阳境内有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延长油矿集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等3家企业投资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此外还有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华能能源交通控股公司、河北唐山嘉华实业公司、宁夏平罗万胜煤制品公司等4家企业入驻庆阳市投资开发建设煤炭、煤电等项目。这些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批职工,这些职工在庆阳生活,加大了对第三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集团职工的吃、喝、住、行,能够大大地促进庆阳第三产业的发展。

  庆阳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资源开采业,导致其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由于原材料工业、初级产品加工业、采掘业占的比重较高,所以造成了非资源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滞后。这种以能源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使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在既定的轨道上发展,即“资源优势――资源开采――资源财富”。过分依靠大规模开发资源,在资源最终枯竭的时候,必然会使庆阳这种资源丰富的城市陷入资源优势的陷阱中。最终会因能源化工产业过度繁荣发展而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使得资源型城市的接替产业一时发展不起来,区域经济发展也会随之衰退。因此,构建多元产业结构对于庆阳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工业企业在核算基础成本时,交通运输费用是首当其冲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庆阳要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首先要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交通。庆阳地区位于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一无铁路,二无水运,三无管道运输,仅有一条出境高速公路尚能应付小规模的陆路运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项目在庆阳市的引进。随着庆阳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资源的开发,庆阳市对公路和铁路交通的需求已得不到满足。所以,把交通建设作为特殊区域来重视,对于庆阳革命老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长远谋划交通和基础建设的工作,使交通成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一线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研发人才。庆阳市能源化工类企业严重缺乏工程应用型人才尤其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且随着庆阳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未来对一线技能型人才会有很大的需求。《鄂尔多斯盆地(甘肃庆阳市)2008-2030年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就炼油、化工及煤化工生产方面提出:从2010年起到2030年,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庆阳市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和甘肃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67.8亿元在炼油、化工及煤化工开发生产方面;“十三五”期间,将有191.1亿元投资于能源化工产业。远期(2021-2030)计划投资482.6亿元。据相关资料统计得到,一般的能源化工企业每投入1亿元就需要500名员工加入,其中60%为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员工,据此可推算出庆阳市能源化工企业2013-2015年就需要有50 340名技能型人才的加入,2016-2020年需要有57 330名的加入,2012-2030年需要144 780名加入。②

  根据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煤、石油和化工产业都将呈现出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的趋势,而且国家对能源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很高。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下,一个新型化工项目至少就需要几亿元的投资。庆阳市的自主投资建设新型、大型化工项目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鼓励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很难落实,许多项目在运作的关键时期就缺少资金,缺少建立在激励机制基础上的“适生土壤”。

  水资源是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制约化工产业发展的又一因素。从庆阳今后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来看,能源主导型产业均是高耗水产业,建立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存在能源主导型产业水污染风险比较高和对陆面生态系统和地表水生态系统影响较大的问题。据预计,到2020年,庆阳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23亿吨,原油产量将达1 000万吨,这些能源化工产业均要有较大的水资源。水资源缺乏,成为庆阳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一大主要问题。③

  庆阳地区水资源贫乏,而且含沙量高,苦咸水的分布比较广。此外,该地区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再加上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对于庆阳的能源化工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

  在资源开发的起始阶段和现有能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对于庆阳市来说,需要有效解决接替产业培育的问题。充分利用庆阳的各种资源,例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升级能源产业结构,使得第三产业、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轻重工业的结构在国民生产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如此,在能源开发进入衰退期前就可以使非资源型产业替代资源型产业支撑庆阳市的经济发展,使庆阳的经济在能源开发进入衰退期前还能够延续繁荣,有效规避“资源陷阱”的诅咒。庆阳除了富集的矿产资源外,拥有丰富的农业、旅游、文化资源。因此,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把非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同等的地位,构建一个较为合理又有自身特色的立体化产业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庆阳市的接替产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重点建设公路运输大通道、矿区铁路,实现二级公路通达县城、区域高速公路联网,加强电网建设。要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开发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整体规划、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加强水、电、路、通信、城镇发展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庆阳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能够快速的实施。把重心放在已经确定和即将批准的大中型水利项目、长青铁路、西平铁路、宁长公路、西长凤高速公路、二毛公路改造、庆阳机场改建、环北和庆南330千伏变电站和与矿区配套的3个110千伏变电站,以及长庆桥、周家等处的土地整理和收储。

  能源化工企业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应该加强与对口高等院校的合作。企业应对未来本企业的能源化工、精细化工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研究,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的计划。加强与省内对口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也就是说,庆阳能源化工企业等用人单位与高等职业院校对口专业学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合同,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已被用人单位“订购”,成为用人单位的“准员工”。企业和学校一同编制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的理论教学环节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在用人单位完成,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完美衔接,用人单位可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参加培训,因为实践教学已经在企业完成,所以直接可以去企业顶岗上班。这种培养方式不仅使得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无缝完美对接,提高了培养质量,而且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及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缩短适应企业及岗位的时间。

  理清现有的招商思路,创新工业企业的招商模式优游注册-提款不到账。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该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三种模式来进行工业招商。一是大企业带动模式。环绕优势工业,观察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搜集有关的投资信息,主动上门介绍市情、推广介绍项目、宣传庆阳市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努力引入一批比较知名的大型企业。二是大产业引领模式。依托目前已具备承接能力的支柱工业和骨干企业,按照完整的工业链条要求,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来,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工业体系。以现有优势企业为载体,为石油化工、煤及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引入一批与上下游配套的项目,提高加工能力,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工业承接模式。一方面,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加强庆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把握资本流动和工业重组的动向,吸引有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和相关匹配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围绕重点工业布局,以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搞好总体规划,对外实施整体招商。

  庆阳的能源化工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水资源的供应是其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所以应该加强污水的循环利用,改善水资源状况。首先,对庆阳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重点矿区的生产污水和矿井涌出水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弥补能源工业用水不足。其次,应该开发利用地表的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提高对雨水、洪水的集蓄的利用,并进行地下水的置换。此外,还应该加快环定扬黄工程建设实施,加快申报建设泾河、薄河引流工程,争取南水北调工程―跨省区调水,从根本上解决庆阳能源化工基地的用水问题。同时,政府起带头作用,加大节水宣传、实施节水措施、使水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曾胜.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3]闫亚恒.陕北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

  [4]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5]申振东.贵州能源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6]牛欢.建设能源化工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甘肃日报,2009-12-22.

  [7]杨毅,程小旭.能源靓女初成长―甘肃庆阳打造国家级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N].中国经济时报,2009-05-16.

  [8]汪志.庆阳将能源化工列为主攻产业[N].中国化工报,2013-03-01.

  [9]李朝阳.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庆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1,22(1):3-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房有了新的要求,从生存型逐渐转向了舒适型。如果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房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很难赢得市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从低碳环保着手,开辟了房地产行业新的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建设、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目标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1]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关键点。在房地产开发中,低碳经济理论得到了普遍运用。

  房地产行业对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每年碳的排放量也令人发指。而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所以资源的消耗自然不言而喻,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房地产行业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另外,低碳经济的引入,为房地产行业开发新能源,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了契机,对房地产企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低碳经济俨然成为了我国房地产发展的主要趋势。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主要的发展模式,我国房地产经济也逐渐转向了低碳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低碳经济是一个新型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还没有根深蒂固。在低碳经济上,开发商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通常为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他们认为低碳建筑加大了开发成本,所以很少有开发商加大低碳经济在房产开发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能源利用方面,很少有房地产开发商采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2]在目前房地产开发中,低碳房产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所以成本相对来说较高,在我国当前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实际情况表明,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房地产开发比普通住宅成本要低很多,低碳房产的目的就是节约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的,但是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对此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设计、建造和利用等环节上的技术成为了房地产业的核心低碳技术。我国的低碳技术在节能门窗、新风系统和节能墙体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我国的低碳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建筑设计和节能上的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明显。[3]技术层面的落后加大了我国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对开发商获利产生巨大阻碍。

  在技术层面,我国对于低碳房产开发也缺乏一定的技术标准,尤其是评估体系上,对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远远高于对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这对低碳房产的推广非常不利。而且,对于建筑在能源节约上也缺乏综合的标准体系,过分强调技术层面的应用对于广大消费者也产生了很大误导。

  我国房地产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济和技术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加大新技术的采用,促进房地产业低碳发展。

  绿色节能技术的采用对于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居住舒适度等方面有重大促进作用。在开发中,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促进房地产开发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在低碳房产开发中,太阳能技术的采用无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太阳能光电屋面瓦技术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用光电池做成屋面瓦,这种技术密封效果很好,是一种由太阳能瓦板、空气间隔屋和屋顶保温层等构成的复合型屋顶。另外,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庭院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太阳能电力墙的使用不仅起到了美化装饰作用,而且也为建筑提供了必要的能源。而太阳能庭院灯能够广泛应用到家庭、别墅和公园等场所的照明,大大受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欢迎。

  在建筑的设计中,为了降低噪声,可以采用新型隔音材料,这是一种通过专门的共振来吸收声音的建筑材料,在使用时,能将声能改变成热能。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实用的隔音通风窗,这是一种会呼吸的窗户,既能隔离噪音,又能正常通风。这种窗户同时具有隔音、通风、防尘防蚊、防盗和较强的防水功能等五大优势。

  建筑在设计系统上要进行新风系统的设计和自然能源的使用。作为保障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新风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4]而且自然能源能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这种建筑的节能效果是一般建筑物无法比拟的。自然能源使用在保持原有建筑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对绿色建筑的节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应用,低碳经济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使用已经成为了当今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是这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说明我国房地产低碳经济的开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认真分析当前房地产开发的现状,不断采用新技术才能有效降低房地产开发的生产成本,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周瑜杰.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经管空间.2011年08月

  [2]雷中英.低碳经济与房地产业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1年第45期(总第656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