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百事-百事注册-登录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9-18 03:30    文字:【】【】【

  百事-百事注册-百事登录首页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使能源的品种和数量的供应、分配、消费、储存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保证生产的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合理设置能源计量装置,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和检定,落实能源计量管理责任等措施,对生产企业的能源消耗(如水、电、煤的使用过程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分析,以指导生产;实时监控企业各种能源参与生产过程的详细使用情况,在精确控制生产过程的同时,为节能降耗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为企业查找能耗的弱点,促进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运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使能源使用合理,控制浪费,达到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再创造效益的目的。

  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和高层决策者认为能源计量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工作,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不顾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忽视了能源计量管理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带来的巨大间接效益。

  组织机构和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管理人才缺乏。有些企业无专职计量部门,没有确立生产和工艺控制过程中测量过程的控制、计量产生的数据管理和应用等职能。一些计量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要求。

  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与国家标准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工艺控制过程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率较低,计量器具台帐不规范。对不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所计量统计的用能数据准确性不够。

  能源计量数据的统计、汇总管理分散,数据未实现在线采集、分析、应用,没有把能源计量数据作为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基础,缺少健全的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

  首先,培育全民的节能意识。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宣传节能基本国策的重大战略意义。宣传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能源计量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关注节能的社会氛围。《节约能源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把节约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长远战略方针,把国家节能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节约能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加强监督管理,促使企业严格遵守《节约能源法》和《计量法》以及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做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对能源计量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企业是能源计量工作的主体,有计划地对企业在岗能源计量人员进行再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同时,政府应将能源计量人员继续教育纳入对能源计量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强考核工作,保证此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切实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企业的责任,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同时也能够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从思想深处真正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加大对能源计量管理与装备的投入。其次,要加强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选择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计量专业培训,切实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能源计量管理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加强建设,以适应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一是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依据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二是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三是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通过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和技术潜力,及时加以改进提高,促进技术进步,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信息化能源管理[3]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建立一条虚拟的能源管道,为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提供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进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另外,信息化能源管理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可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政策资金支持,信息化能源管理必将是未来管理节能方式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增加了二氧化碳、氨氮和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考核指标,这要求企业夯实统计、计量基础,数据准确及时则是最基本的。信息化能源管理把企业化石能源及二次能源通过仪表和能源管理模块,把各项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到统一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平台上,使能源变得可视化和共享化,对于企业能源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协调和管理作用。

  准确的数据信息流能指导企业科学的调节传统能源调度的数量、方向、目标等,提高能源的配置效率。对能源监测历史数据通过全面的分析,帮助企业查找隐含的漏洞,提高能源利用的安全可靠性,寻求改进工艺和管理的机会。通过车间、班组、设备之间能源信息共享,及早发现能源浪费及事故预警,规范操作层面带来的能源浪费和设备损坏,结合有效的能效考核机制,使每一名操作人员从被动节能向主动节能的转变。

  信息化能源管理能提高设备运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加快生产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周期,提升事故的快速处理反应能力,有效防范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资源的节约能有效减少排放,据统计每节约1度(1kWh)电,就相应节约了0.4kg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kg碳粉尘、0.997kg二氧化碳、0.03kg二氧化硫、0.015kg氮氧化物,从而在节能的同时减轻企业环保压力,推动企业清洁生产。

  信息化能源管理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和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应用,统计全厂各机组能源消耗情况,对各机组的能耗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管理及保存,从而实现对机组用能情况全面,规范、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信息化能源管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和信息处理平台等三部分,通过分布在企业内部各处的能源数据采集装置将企业能源使用情况动态的实时转化为更直观的图形、表格方式展现出来,建立虚拟能源管道,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及时掌握能源从购入到转化、分配、传输、使用、回收等环节。通过对用能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设备的能耗效率高低,操作人员能源使用中是否存在浪费,工艺流程是否可以更优化,单位产品能耗是否还有的下降空间的有关结果,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在相应的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系统性节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某企业每年能源消耗总量折合成本为1000万元计,建设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后全企业总体能耗保守估计能降低约15%,每年能为企业节约资金达近150万人民币。系统一般使用周期为不低于10年,按企业现有产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10年最少能为企业节省1500万,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能源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松下电器的信息化能源管理已可视化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节能33项目管理[4],对33项目进行细化为各个能源管理事项和用能设备的小项目,制作成为推进表形式,由各用能企业每年制定各项目的推进对策,并将实施情况实时报送系统,松下电器总部可随时对33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总检查并推进。松下电器对各项目采取改善前后对比的方式进行总结,如其某工厂射出成型机安装隔热盖后,用电量消减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2t,成功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另外,笔者就信息化能源管理实施效果走访了某大型企业,直接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节省了能源管理的人力成本。该企业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原则先后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建设能源监管系统后总能耗降低了26%,通过流程优化、绩效考核、意识提升等手段,其中一期工程当年收回成本。

  在实施信息化能源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一是实施单位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现状不了解、人员流动等情况,有可能造成能源管理系统不能对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预判、预报及能源平衡分析。二是企业一方面要进行生产,另一方面要进行现场的能耗计量节点和重点能耗设备进行改造,有可能使部分生产工序临时停止运行,小范围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三是由于系统一部分为数据采集装置,针对不天富手机app怎么安装同的建筑结构,数据能源的采集装置架设难度不一,存在数据采集装置覆盖不到的可能,构造数学模型存在一定难度和差异,为“真正”优化能源配置带来一定难度。克服上述问题,企业必须从长远考虑,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确保能效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强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能源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及时审议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规划和决策,在规划实施、资源配备、检查指导、队伍组织等方面给予支持;规范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程序。规范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行为,严格从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实施到项目验收的建设程序,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落实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资金。把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提到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保证资金渠道的稳定畅通,合理安排建设期资金以及运行维护期资金,确保信息化能源管理正常有效运行;培养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人才。根据企业实际,在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及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信息化能源管理人才发展的环境,在用人和激励制度中给予支持,培育出一批能源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企业要按照预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与信息化能源管理实施单位充分沟通,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通过行业对标和企业调研等形式,借鉴先进经验,使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普及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知识,引导全体员工深入领会能效监管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系统的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大家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信息化能源管理建设工作。

  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在能源需求量同供给量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的过程中,能源成本费用逐渐提升,这就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要求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在能源方面的消耗,研究出能源高效利用的对策。在此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势在必行。通过新型的能源利用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将能源的效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此来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环境基金在合同能源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也逐渐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具备了实施节能项目的条件,这些项目预期对环境及经济效益的改善均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落实状况不佳,我国也致力于解决阻碍节能项目推进问题的处理工作中。经讨论认为原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和推广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于是,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于1998年12月开始实施。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严峻,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的一项首要任务。合同能源管理备受我国的关注,政府部门也纷纷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家就正式将合同能源管理列入重要议程,之后出台了新的能源法、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方案,规范了能源的利用状况,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于2010年实施,由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方面的投资,对该项目有关的营业税、增值税及所得税予以减免,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都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 “十三五”期间也发挥很大的节能作用。

  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将其解释为:能源利用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二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合作的途径,设置节能目的来开展相关节能项目。其中节能服务公司必须要向能源利用企业提供有效的节能管理服务,实现契约中规定的节能目的,同时后者也需要向前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该管理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节能服务机制。

  该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主要指的是节能服务公司应承担融资的职责,其同使用能源的公司要根据契约中的比例对最终的节能效益进行共享。

  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服务公司保证客户在能源使用方面的消耗(包括资金、消耗量等形式)要达到一定的节约程度,在节约程度需要通过百分比体现出来。在这种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中,能源使用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可以结合实际状况选取融资方。

  合同能源管理的第三种商务模式就是能源费用托管型,能源使用公司的能源系统的运维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来实施,并承包能源费用。如合同实施后,如果实际能源使用状况达到契约规定,公司要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能源节约余额,若超出规定,则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费用支出。

  项目:组织资源的整合,以创造前所未有的某项事务,而该项事务将在组织策略的设计上提供性能能力,项目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它开始于一个想法,通过设计、工程、制造或构建,并通过项目所有的人使用而产生。广义而言,“项目”指一个特殊而有一定限度的任务,由一群相互关连性的工作所共同组合起来的任务,而该任务是以获得特殊结果或圆满达成某种成就为目标。

  风险:指某一危险事件发生的机率,它是已经存在的危险情况,虽然可通过防范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但未必能完全消除可能带来的损失。然而,大多数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例如台风和地震等天然灾祸,积极而有效的防范至少可减轻其损害。

  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包括发现潜在的危险、风险评估、了解显现的意义、以及沟通危机信息的方法。如果一种实体或行动会导致伤害,那么就存在着危机;万一危险已经发生,其严重性如何,就需要事先估量;在各种防范措施下,这种危险可接受的程度如何,值得关切的程度怎样等等。另外,危险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常常有助于增进认知和达成共识。

  一些客户的信用度较低,不能按照规定的期限来履行合同义务或付款,国内的信用监管体制不完善。

  来自客户的运营风险,部分客户如果存在运营不合理的问题,经营效益较差,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范围,这就导致节能改造设备负荷较低,节能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客户有其他重大问题停业或关闭,会使节能服务公司遭受损失。

  金融和财务风险,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利率变化、财务风险、考虑不周使测算项目节能效益有误。

  工程施工风险也是项目自身风险之一,主要指的是分包商未能在规定期限内高效完成任务,或存在质量问题、或拖延期限。

  节能量风险,节能服务公司也存在未详细计算项目节能量的问题,导致实际节能量比预期低,节能服务公司无法收回成本。

  首先要对客户进行详尽了解客观评价,包括客户信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一般来说,公司注册资本较大、经营时间长的公司,说明其实力较强;客户的股东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客户风险会小。同时,还要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企业重视其主营业务,风险会小;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获利能力分析,银行负债及偿债能力等。客户重大事项,如有无法律官司纠纷等。

  我们要多渠道收集客户信息,选择有信用、资金链良好的客户,尽可能签一份完善的合同,用成熟的技术降低设备和技术风险、降低财务风险。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是我所在的单位于2013年实施完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2014年获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评选的“优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于2015年5月通过了节能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资助金的考核评定。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单位为北京格林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为北京世邦魏理仕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本项目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总投资为112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支付。合同期限为七年六个月,自2012年11月开始,至2019年9月止;项目的建设期为自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1月6日止;节能效益分享期的起始日为2013年5月1日,效益分享期为35个月(自2013年5月1日始,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的7个制冷期)。

  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增加CC能效控制中央站及冷源能效控制设备,加载节能控制程序,通过新增传感器采集实时运行数据反馈至能效控制设备,能效控制设备根据内置专利程序对相应负载设备实施启停控制及连续调节控制,使冷源系统跟踪整体负荷变化进行实时、动态调节,确保制冷系统效率最高、能量损耗最低。

  本项目改造设备为:开利离心制冷主机4台、低区一级冷冻水泵3台、冷却水塔3台、冷却塔3组。

  电价的确定:电价 = 核算年度5-10月北辰时代大厦支付供电部门电费合计

  本项目“改后用电量”每年通过抄表记录,三方共同确认。节能量的折标准煤系数:1万kWh = 3.3吨标煤,经计算该项目年节能量约为51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为170万吨标煤。年节能收益,商业用电为1-1.3元/kWh,一年节能效益为50万元左右。

  项目(设备)所有权归属/转移,本合同到期并且物业管理公司付清本合同下全部款项之前,本项目下的所有安装的设备、设施和仪器等财产的所有权属于节能服务公司。本合同顺利履行完毕之后,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将无偿转让给北辰时代大厦,节能服务公司应保证该项目财产的正常运行。

  我司承接此项目前,对客户进行了充分了解分析、包括技术与工程部现场考察、市场销售部与客户沟通。在引入该套风险管理计划的初期,部分同事对于该标准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对此,我司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沟通和咨询,为各个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管道,使意见和问题能源源不断的反馈到最高层,在新的风险萌芽之际,就把其纳入风险登记表,从而真正做到了防范未然。

  从广义的角度看,能源计量通常指的是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节能监测以及能源统计等,它是企业技能工作与能源管理的基石。从狭义的角度上看,能源计量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假使企业无配备能源计量器具,那么能源管理部门要想获取到可靠而又准确的能源计量数据就很难,更别说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企业的能源统计、节能监测、能源利用以及能源审计状况了。同时,也不能给企业的节能工作与能源管理正确地指引方向,甚至还有可能使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企业能源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因企业能源浪费会伴随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故人类务必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准确定量地感知污染物的排放量与能源的消耗量,实际上有针对性的节约能源是保护环境最根本的手段。

  1.1能源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晰、机制不完善。不少用能单位没有独立的能源管理部门,绝大多数单位都由物业服务中心或者后勤工作者来兼任,在用能方面没有长期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给企业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作用以及节能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很多能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还停留在数据记录及数据上报阶段,对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计量设备的精度不达标,配备不充分。不少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普遍存在配备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及检修不及时的问题。用能单位对电力的计量设备配备率较高,但是对生产用水等普遍存在计量不足,计量配备很不平衡。有些计量设备精度达不到工艺要求,导致计量不准确可靠。有的计量设备安装位置不合适,没有充分考虑生产工艺流程,没有计量网络图,计量器具没有按期检定校准,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计量不准,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计量设备配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就是所设置的计量设备只是从生产需要考虑,没有充分考虑计量与设备能耗、工艺能耗及用能考核等的关系。

  1.3能源管理部门人员的自动化程度低下,配置不够合理。用能单位本应依照本单位所使用的能源情况配置相关专业的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部门人员应当具有能源专业背景或具有能源管理培训经历。有些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很多用能单位的计量还处于人工抄表阶段,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查表、登记、归类、统计等,另一方面工作单调乏味,并且计量频次不高,达不到精细化考核的要求。还有可能出现漏记、错记等问题。

  1.4计量数据管理使用混乱。在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上,很多用能单位没有把计量数据作为企业能源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基础,各自为政,互补协同,甚至数据前后矛盾。

  目前,在能源计量统计上企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给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从而改善企业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系统。

  2.1充分认识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统计数据,是政府依法实施节能监管,开展能源审计、考核,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能源计量、统计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确保计量器具配备合理,统计数据线完善管理机构,成立能源管理中心。2009年,财政部、工信部下发文件明确提出:“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能源中心应是公司统一实施能源管理、能源调度、节能的部门的代表,它的关键任务应为:(1)能源流与信息流的集中监督与控制;(2)能源活动和环境经营相结合;(3)管理并管辖公司区域内的所有能源活动;(4)以计划值为引导进行集中一贯制能源管理;(5)扁平化、集中化的生产组织与调度管理。

  2.3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统计技术体系。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统计技术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奠定“先行”的计量技术基础;二是为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完善程度评价提供科学公允的保证;三是为社会、企业、能源用户的合理配给、正确厘定、公平交易提供计量技术条件;四是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和节能宏观控制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依据。通过能源计量整体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计量整体技术水平,把提高能源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抓实做好,促进节能工作可持续发展。

  2.4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根据企业自身用能特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长度(L)、热学(T)、力学(F)、电磁(E)、化学(S)五类进行细分,合理配备仪表,安装准确到位。

  企业能源中心的设立,给能源计量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还得有如下功能:(1)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不仅可供未来的计量数据作对比性参考,还能确保查看计量数据中存在异议的板块;(2)通信功能,如今电与煤的计量可运用带输出信号远传功能的协议电能表与电子器量衡,技术相对较成熟,一些气、水、油的计量仪表也可选取智能输出方式抑或是远程方式;(3)自动化功能,为防止出现漏记、错记的情况,符合考核精细化的要求,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抄表的人力成本。

  2.5提升能源计量统计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承担起能源计量统计工作,满足现代能源计量统计管理的需要。计量统计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统计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归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细致认真,确保计量数值准确,能源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企业能源情况。用能单位亦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的积极性。

  2.5改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流程。根据规定,并依托企业能源中心,识别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工艺,分析计量过程要素,对涉及人员、计量器具、计量方法和使用环境条件实施定期监管,及时发现计量数据变化异常,及时从能源中心数据平台反馈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情况,分析数据异常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开展能源计量统一工作,既是企业能源结构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合理用能以及提升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的保障,又是企业提升能源管理水准、加大能源管理力度的重要基石。该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仅能减少企业非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社会环境的毁损与污染与生产成本,还能够正确、可靠、科学地指引企业节能、能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尽管当前在能源计量统计中企业还存在大量问题,但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已转变成企业实现达成节能减排、减少生产成本的目标的终南捷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矛盾。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转变其传统的固有观念,将能源管理工作放在重点位置,并将企业生产与能源管理无缝对接。从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目前,判断企业是否具备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能否高效合理地使用资源,对于能耗的管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兴衰存亡。MES系统的实施,可以在生产调度方面聚集各项生产业务,从而能显著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及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3]。

  MES系统的基础为装置DCS等控制系统数据,其信息载体为MES实时及关系数据库,从而能够构建企业整体公用工程物理模型,用能信息主要包括水、电、汽、风能耗类别。

  MES系统中的统计平衡功能能够为多个部门提供关键计量点的监控以及查询功能,其中涉及到的部分包括车间、计量以及生产调度等。除此之外,此种系统的应用能够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而生成相应的报表。

  在企业能源管理的过程中,MES系统所具备的计量监控功能能够根据介质的不同类型而建立一个与之相应的统计平衡模型。然后便能根据实际业务的情况对企业车间、装置等能耗进行平衡计算。

  此功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经过平衡后的数据进行,用户半年可以通过报表及页面的查询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解。然后通过ERP接口将经过平衡后的数据提供至ERP系统,如此便能开始进行财务结算的相关工作。

  MES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时性。通过装置DCS与实时数据库的同步方式,装置能耗数据采集的工作时间缩短,可以实现分钟级,采集工作时间的缩短能够实时监控装置能耗的变化情况[4]。二是准确性。在企业能源管理过程中,传统人工抄记与录入的方式完全被自动数据采集取代,自动数据采集方式的应用显著地降低了人工操作出现的失误及误差,能够更好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比中能够及时地发现仪表是否存在问题与故障。[5]三是全面性。在系y中同时集成了水、电、汽、风等主要介质数据,因而能够根据这些介质数据建立一个统一的能耗管理信息平台。

  在企业能源管理中应用MES系统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平衡组进行自定义配置,当用户发现其中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时,也能快速地对其进行调整。MES系统在平衡计算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计算方式主要是依据多用多摊以及按系数分摊原则,此种平衡计算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非常灵活,能够快速地对企业车间、装置等场所导致的能耗数据进行准确的平衡计算。因此,在企业能源管理的过程中,此种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统人工手动计算的工作量,同时也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有效避免误差的出现[6]。

  在能源管理的应用中MES系统能够为其提供能耗数据的多维度查询方式,在查询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介质、时间或者组织层级方式进行,此种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层级用户对于能耗数据的需求。除此之外,将能源数据通过的报表形式能够将其传递给ERP系统,从而对能源数据进行财务结算。

  数据采集能够对企业能耗仪表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能够及时地发现仪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维护以及添置能耗仪表的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能耗数据的准确性。能耗平衡的过程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用能问题,从而节省在平衡计算中统计平衡人员的工作量,利用更多的时间对平衡进行分析,最终有效地提高能耗的管理效率[7]。除此之外,企业决策人员可以通过对能耗数据的查询及分析,对能耗指标的调整提供一个真实直观的依据,最终在满足管理及运营的条件下对能耗进行控制。

  我国能源的短缺加上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矛盾,使得我国能源正在面临着危机,因而对能源管理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节能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用能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在满足相对合理的经济基础上实施各项节能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来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8]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建立能源管理的内设机构。其主要负责的工作包括对企业各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制定、修订、以及执行,并明确能源管理工作者的相关职责以及具体工作。在节能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配备专职人员,下属基层单位或部门等也需要设置专职或兼职节能管理人员,才能真正地实现企业全覆盖管理。除此之外,对于每个管理环节应该对其具体的职能、工作任务、权力以及奖惩进行明确,实现责任到人,进而促进工作的顺利运行。

  能源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为了全面保障节能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学能源管理。这就需要在能源管理工作中抓好统筹协调工作,能源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横向上,需要落实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纵向上,做好下属分公司及单位的垂直管理。从而才能及时将问题和要求落实给负责技术管理工作者,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9]除此之外,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地反馈给上级,避免对节能工作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在能源管理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深入调查研究以及实地测试等多种手段,采用合理的处理方式对各单位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若出现较为重大的节能、 技术改造或大修项目,则需要将与之相关的资料及时地反馈给相应管理部门,以便能够督促尽快设计合理的节能方案,并全面的分析节能开展状况。在此过程中应该由企业能源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执行,在项目完成后对其进行详细测试,对实施该项目成效进行分析与探讨。

  企业在能源管理中应该实施制度化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完善的能源管理机制,并对各项基础性的工作采用制度化管理。落实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规章制度,明确能源管理组织及工作者具体工作内容、岗位责任等生产及使用环节的要求。落实制度建设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建立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将运行管理机制的各项规定纳入岗位责任制中,实现专人负责,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启动或者停机操作。[10]一般来说,企业设备运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锅炉及中央空调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照明用电管理制度等。 其次,建立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水、电以及煤等能源的运输及使用,并严格地检查与考核各项节能指标。最后,建立各职能部门能源管理制度。严格根据能源消耗实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制度。

  MES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在统计分析层面的功能,比如增加图形化的对比分析功能,按装置、介质或时间等方式来对数据进行同比及环比。

  能耗数据是企业生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直接从MES系统提升至经营管理的层面上,并且用户可以通过大屏幕直观地观察到企业各项产出以及消耗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便于企业各层能够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企业能耗信息。

  实时监控关键能耗的计量点,当数量超过正常范围便自动进行报警,企业能源管理工作者第一时间接受到报警的级别,从而了解能耗异常具体情况,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MES系统中,通过集成ERP计划信息能够对能耗的实时及计划数据进行直观对比,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或避免管理人员在不同系统之间出现的重复交叉操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能源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能源管理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鉴于此,只有将企业能源管理放在重点位置,提高奇特能源管理效率,才能真正地实现企业和谐及稳定发展。

  [1] 赵眉眉.如何提高石油天燃气企业的预算管理效率[J].财经界,2013(18):88- 89.

  [2] 赵世萍,王寿书,王晓莉等.应用MES系统提升炼化企业能源管理效率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7):124-126.

  [3] 梁薇.能源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3(32):98- 99.

  [4] 肖振宦.提高国有煤矿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管理观察,2014(26):140- 141.

  [5] 宋静.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J].现代企业文化,2014(36):72- 73.

  [6] 邹洪.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夯实能源统计基础[J].广东科技,2014(14):225- 226.

  [7] 饶伟.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管理流程优化研究――基于某大型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的调研分析[J].当代经济,2016(14):96- 98.

  [8] 胡青.提升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4):31.

  远程监控是在二十世纪末,伴随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集中监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监控系统,采用大型仪表集中对各个重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视,并通过操作盘来进行集中式操作。而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以监测控制计算机为主体,配合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监测控制的对象(生产过程)共同构成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对生产工艺过程参数的检测、对现场环境的监测和对现场设备的控制都是由计算机实现的。

  某企业由于建设范围较大,建设项目较多,无法实时监测管网状况,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该能源管理系统监测范围主要包括酒店、宾馆锅炉房、水厂、办公楼以及宿舍区,主要对于用能单位的电,水等能源分类分项、用能计费、能耗监测以及与原有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对接,以保证企业经济、合理、安全的用能,对用能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最终达到低能源消耗、节省人员成本目的。在给水管网上安装流量计与压力变送器,通过给水管网水平衡动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供水管网工作状况,基于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基础数据源,及时发现跑、冒、滴、漏,并可早起发现潜在的水管破损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提高能源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水平,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供能质量。

  能源是企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能源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能源管理系统作为能源系统的心脏, 对能源系统实行集中监控和有效管理, 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控制―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全过程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 使能源管理与能源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 提升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能源管理系统得以快速发展是因为其相较于传统的现场控制有较大的优势,具体如下:

  (l)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主要是对生产现场的各种模拟或数字量进行检测、采样、数模转换和必要的预处理,并以一定的形式输出,这样就给工程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现场数据,便于他们了解现场的环境和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并为下一步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依据。

  (2)监督与管理功能:主要是对采集的现场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相关操作时的指令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计算等二次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类存储,并利用己有的有效数据、报表、图像等对现场设备的状况进行分析,如果发现现场设备可能存在问题,则进行预警,如果现场出现故障和突发事件,则以声光电的形式报警。

  (3)控制功能:主要是在完成对采集到数据处理后,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按照规定的控制策略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进行实时控制的问题得以解决,远程控制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未来,远程控制将在工业生产过程和企业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在远端通过网络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并能使生产过程得到优化,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本项目能源管理平台基本功能包括:查询监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数据呈现、系统管理、数据接口能耗数据动态监测。

  能源管理系统的动态显示对企业使用的各种能源(水、燃气、电等)进行实时监控,并提供从概貌到具体的动态图形显示,并提供区域数据监控,用户可以在平面图快速浏览到所管理的能耗数据定制各种关键能耗指标(KPI)。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经济性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任意定制想了解的经济性指标,同时还可以将制定的经济性指标进行各类比较,了解公能源数据中心,帮助客户在海量的能耗数据,迅速检索和查找各种想要的数据。

  能源管理系统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节能测量与验证功能,其中包括;能源节约验证,费用节约验证和碳排放验证。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节约源过测量和验证。

  能源监控系统能够提供能源历史数据,鉴别各部门及用能单位的能源费用及其对效益的影响,以利于整个能源系统的规划及改造。能源消耗指标排名,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公司运营状况,便于成本分析与价格制定,自动产生各部门与各帐单及使用报表,便于精确地按部门及用能单位等分摊能源费用。

  电能质量分析功能是对系统电能质量进行分析,系统除监测外,将自动对谐波超标、三相不平衡、功率因素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警报,免除繁琐的数据分析和判断。对电力干线、不同类别电力设备、照明等进行实时电能数据的采集与监测;对办公楼的电能数据的采集与监测。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为其子系统,纳入本系统统一管理。

  超限报警功能是用户可以设定所管理设备的能耗基准线,实际能耗超过能耗基准线,系统将提供报警,并将此事件记录。

  故障报警功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异常状态和数据及时发出报警;对回传数据报警信息,超限进行报警,保存历 史报警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内容。

  报表中心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报表功能,从各种能耗数据及费用比较,到电力峰谷平报表,从碳排放报告到系统能耗评估,从能耗指标到能耗预算等等,满足用户对报表的需求,用户无需繁琐的编辑,只需要简单操作就能生成精美的报表。系统主要对建筑能耗管理和考核、能效测评、能耗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并负责各种日常报表的生成,各种数据曲线,饼图,柱状图的生成等工作。

  原国家经贸委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增款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并于1997年成立了3家示范性的能源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1997年到2006年底,北京、辽宁、山东3家示范企业的能效投资逐年稳步增加,累计为405家客户实施了475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3。31亿元人民币,通过实施这些项目,能源服务公司获得净收益4。2亿元人民币,而客户的净收益是能源服务公司的8~10倍。这些项目产生的节能能力每年达151亿吨标准煤,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每年达145万吨。这充分说明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可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已经启动项目二期,并将继续得到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其目标是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推动我国新兴节能服务公司产业化发展,以此帮助我国扩大能效项目的国内投资,提高我国的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预计在项目二期实施期间,累计节能量约为3,533万吨标准煤,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342万吨。

  虽然项目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1、政策方面。(1)企业缺乏实施节能项目的动力。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没有与节能的环保效益挂钩。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识外,大多数企业因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没有节能的积极性(2)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不规范,缺乏评价标准。能源服务公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办法、合同规范及其履约道德准则等。同时也缺乏评价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2、融资方面。(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多数运营的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较弱,无力提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或抵押。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又是新生的企业,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技改项目无法实施(2)缺乏信用评价机制,银行授予信用额度低。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常常无力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足额的抵押。因此,银行对这些公司的信用度水平存在质疑,授信额度很低。此外,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很明朗,银行缺少对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机制的深入了解,这更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

  3、能源服务公司方面。(1)能源服务公司专业化不强,缺乏运营能力。节能服务公司的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基本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多数缺乏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降低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2)缺乏权威的节能量核准手段。节能效果的评测问题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核心问题,节能服务公司的所有收益实质上都来自于节能收益。但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上,经常难以与企业达成一致,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

  (一)信息传播方面。以能源服务清单为载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终端消费者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对节能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能源服务清单,清单具体包括项目描述、功能描述以及示范性案例研究。通过对服务清单的传播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清信息障碍和认识障碍。

  (二)政策方面。规范能源服务市场。为了保护顾客,提升能源服务公司的公众形象,避免不规范的能源服务公司混乱市场,必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在欧洲,欧盟各国正在努力为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建立一个征信系统,以避免有些公司为了牟取暴利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公司要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节能服务行业的门槛对于运作中的节能服务公司要建立起信用档案,对这些公司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进行通报整改,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的,吊销其营运资格。

  (三)融资方面。在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担保计划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面对我国目前巨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并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要对EMC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这种模式类似于世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运作模式,唯一的不同点是资金提供主体的差异,这里的节能专项担保基金主要由财政支出负责。财政支出突出了政府对节能事业的重视,同时财政支出的金额大,作为担保基金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提供保证。

  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应该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国家财政出资,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出资,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这两级节能项目担保基金有不同的职责,国家一级的主要负责国家大型EMC节能项目的担保,同时可以作为地方一级节能担保基金的后援支持而地方节能担保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EMC项目的支持,负责培育地方节能服务市场。这样的分工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各个地区的EMC发展水平,避免发展不均的现象出现。

  近几年,我国对石油化工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采取节能降耗的策略,一方面保障能源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改善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环境,避免发生能源过度消耗的问题。石油化工生产中,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出节能降耗的策略,优化企业运行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量,体现节能降耗的实践价值。

  石油化工生产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导致石油化工生产期间,产生了较多的能源浪费,增加了成本支出的负担。节能降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人员、机制等方面,不利于节能降耗措施的推行和运用,成为了制约节能降耗发展的因素[1]。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期间,应该意识到节能降耗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综合的规划节能降耗策略,才能提升石油化工生产的效益。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发展快速,先要明确实际生产中的节能降耗缺陷,再提出节能降耗的策略,由此才能处理好节能降耗的缺陷,完善策略的运用,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加强节能降耗管理的控制力度。节能降耗管理,能够在基础上,提高节能降耗的水平[2]。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系统中,推行节能的换热流程,逐渐降低气化率,配置塔顶循环回流的换热方法,尽量匹配清洁、高效的煤气化技术,合理的回收生产中的余热、气渣等,优化生产中的能源分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节能降耗管理方面,采取能量阶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生产状态,匹配恰当的阶梯生产方式,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的问题。

  石油化工企业,主动调整并改善生产结构,积极响应节能号召。针对石油化工企业,采取转型升级的方法,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改造能耗比较高的设备、系统,设计能效标准,把控生产中的能源消耗量。生产结构中,提倡精细化运营,监督高消耗的体系设备,管控能源分配,推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便于获取经济效益,综合提高石油化工的生产水平,强化节能降耗的管理效果。

  能源管理系统加强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能源控制力度,有组织的实现节能降耗。石油化工企业中,专门配置节能降耗的体系和管理人员,尤其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促使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石油化工的运营情况,规划出节能降耗的措施,系统的完成节能降耗的工作[3]。石油化工企业中,按照能源管理系统的要求,执行相关的策略,渗透到能源使用的整个过程内,消除潜在的能源浪费问题。能源管理系统的使用上,实行系统培训,以免增加而能源管理的系统压力,更为关键的是发挥能源管理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新型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节能降耗中,属于不可缺少的策略。新型节能技术具有指导、引导的作用,其可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及发展,逐步更新节能技术的类型,合理分配节能技术的运用。新型节能技术能够在资源采集、存储、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直接获取石油化工的运行数据,掌握好运行的数据,通过技术运用,调整好能源调度的路径,一来能够科学分配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能源,二来最大程度的控制生产成本,优化石油化工企业的运行环境,落实节能降耗的策略。

  节能降耗工作机制的创新化,是石油化工企业落实机制的重要表现。石油化工企业根据节能降耗机制的运用,实行能效对标,积极控制总能耗,改变能源的结构状态,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4]。我国在石油化工能源上提升优惠政策,石油化工企业要深入掌握优惠政策,利用实践的方法,实现节能改造,限制成本资金的投入,完善节能降耗的环境。

  例举近几年,石油化工生产中节能降耗的创新表现。如:(1)成立独立的节能降耗运营部门,作为核心渗透到生产管理内,重点管理石油化工中的能源和成本投入,同时做好人员调动的工作,支持节能降耗运营部门,实现能源与成本的有效控制;(2)积极推行能源管理制度,落实节能管理制度的应用,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而不是仅走形式;(3)实行年度节能规划,以年为单位,规划出节能降耗的方案,严格执行方案的内容。

  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积极推进节能降耗策略的应用,改变节能降耗的缺陷,同时注重节能降耗的创新,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我国石油化工生产中,提高了对节能降耗策略的重视度,全面落实相关策略,维护石油化工生产的有效性,杜绝发生能源浪费的问题,优化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

  [1]田连雨.石油化工系统工艺创新与节能降耗[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4,01:42-44.

  [2]柯铭.石油及化工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5:6-7.

  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用户”)与专业的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风向,推动更多节能项目的开展。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可以由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项目投资。由于我国三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多数企业和城市发展方式都是处于高耗能阶段,所以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的节能服务的代表机制在当下转型期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青睐。

  2012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8次缔约方大会(COP18)和《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CMP8)在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仍未加入但第二承诺期得到了延续的结果下于多哈结束。CDM,也就是清洁发展机制要坚决维系的重点就在于决议要求成员国家(尤其是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承担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导致产生由于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减排责任,同时,多耗能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多减排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协议里达成的需要完成的配额。而减排压力过大,节能成本过高,则是一些发达国家拒绝参与《京都议定书》的最根本理由。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未达到如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每年20吨的碳排放量(我国估计人均碳排放量为每年5吨),但是在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坏境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不断恶化的现实情况下,我国一如既往地继续主动承担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而自“十二五”规划到十会议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建设“美丽中国”的脚步也在大踏步地前进。从要求各行各业进行节能减排到进行碳交易的试点,我国对于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也在陆续落实到位。(“碳交易”简单而言就是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但是要让碳交易市场活跃起来,需要首先满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体量以及足够活跃的参与者积极性,继而就必须要让减排行动得到大力推广,才能使得碳交易的基础得到夯实。然而,在国际上的碳交易基本框架《京都议定书》都举步维艰的实际情况也提醒着我们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速度或将进行得较为缓慢。于2008年就逐步建立起来的北京环境交易所的董事长杜少中就告诉记者说,“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并没有真正开始运作。但是这个市场的期望值很高。”杜少中就认为,“环交所搭建的交易平台就是希望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达到全社会进行减排的目的。”如果仅从政府和国际组织方面的倡议框架来推行完成节能减排优化生活环境这一巨大工程确实远远不够,只有激励企业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在各行业自主承担其相应应当承担的节能义务的意识形成下,同时对于我国粗放式的发展结构进行调整,才能使得优化生产、生活配置走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十报告里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大而紧要任务的框架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张平主任就在2012年12月18日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对于2013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提到“要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PC)就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的发展就十分迅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用户”)与专业的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风向,推动更多节能项目的开展。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可以由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项目投资。由于我国三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多数企业和城市发展方式都是处于高耗能阶段,所以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的节能服务的代表机制在当下转型期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青睐。《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就把“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入十大节能减排工程;《“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提出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铁道部《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均提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可以将各个行业领域的节能工作进行服务性升级的市场化手段能受到我国领导层的强烈重视,要求对其进行更大力度的推广,从侧面反映了该机制的可靠性以及可推广性。不可否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实际上已成为协助我国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攻坚时期的重要市场化手段。

  “合同能源管理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任赵明告诉记者。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一大特点是一个该类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包括:节能服务公司、客户、节能设备制造商和银行等都能从节能效益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对于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节能服务公司可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来收回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部分节能效益,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项目的全部节能效益及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此外,还获得节能技术和设备建设和运行的宝贵经验;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了其产品,收回了货款;银行可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该项目的贷款,等等。正是由于多赢性,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事实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在1998年登陆的中国。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同时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赵明介绍道。运行几年来,三家示范公司无论在节能项目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探索方面都获得了宝贵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赵明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是目前节能服务产业所处的阶段。她认为,节能事业大发展不仅在全球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在我国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重视,要尽可能地推行市场化机制,对市场进行培养,节能服务公司将尽其用为节能做好服务。区别于传统服务产品,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为客户实施“交钥匙工程”;节能服务公司不是金融机构,但可以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资金;节能服务公司不一定是节能技术所有者或节能设备制造商,但可以为客户选择提供先进、成熟的、适用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节能服务公司也不一定自身拥有实施节能项目的工程能力,但可以向客户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对于客户来说,节能服务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经过优选的各种资源集成的工程设施及其良好的运行服务,以实现与客户约定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赵明也提到说,“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法律体系规范包括对其财税、会计事务问题方面的建设仍然有待完善。于此同时,在节能体系的不断丰满之时,我国的绿色发展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样也使得节能服务公司的宣传成本在降低,融资能力也随之提高。虽然较于已经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发展近20-30年的欧洲国家而言,我们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弱,但是从几年前的‘夹缝求生’到现在的蓬勃发展态势,节能服务产业进行飞跃式发展正合时宜。”

  作为我国第一批三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之一的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就见证并参与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最初的成长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备受质疑,多数人认为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是不可能的。同时,节能服务在发展初期也经常面临账款回收问题,这个问题在行业里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但是逐步地,市场开始接受我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刘方就表示说。合同能源管理通常对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多数风险。可以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这也是为什么起初节能服务公司的客户不理解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天上掉馅儿饼”服务模式的原因。据刘方介绍,源深不仅为其隶属的京能集团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当下也正在为北京地铁进行LED灯的全面改造,为客户方进行发电厂综合节电改造、燃煤发电机组凝结水节流优化控制等方面进行节能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就是从能源审计、能源效率评估、节能方案设计,到投资、施工、监测、维护等内容,所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对节能项目里各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刘方告诉记者。“不少的同行都有‘耐不住寂寞的时候’,也就是在出现资金链问题的时候转移其业务重点。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是合同制的契约服务性行业,如果节能后的共享收益出现拖欠,节能服务公司很容易步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如此一来,导致不少的节能服务公司就做起了节能产品,久而久之,反而抛弃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根本业务。”刘方接着说,“当市场逐步扩大以后,如果各个节能服务企业能对自身优劣势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合作大于竞争。大型的ESCo可以通过平台的合作实现总体节能量的提高。就节能服务公司的组成来看,现在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体量都比较小,不得不承认,仍然有些企业是冲着政策补贴投入到这个领域的。同时企业也在面临不少央企介入节能服务市场的竞争,由于很多央企本身就存在对自身工程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等问题,索性不如成立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自给自足。但是要长期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确实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项目操作以及风险管控能力,做节能服务的企业需要对发展方向有清楚的布局才能使其得到长足发展。”既然是一种高风险业务模式,那同时也意味着高回报的可能性,节能服务产业在今天正面临着大批的新入群体,对节能服务本质的清晰认识和对客户节能项目提供完整服务的操作以及掌控力是刘方认为目前在热切投入行业时许多企业需要提升的能力。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经深刻地指出: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专利、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即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在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自己市场、占有别人市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利器。当前我国林业及林区经济正处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千方百计地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产业化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林业标准化已经成为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4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分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大会。这是林业能源管理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林业能源管理标准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林业能源管理分委会主要负责林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管理、节能管理及林业生物质能源培育和加工利用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负责全国林业能源管理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我国林业能源管理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在重新恢复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作为国家林业局能源归口单位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才有了一定进展,在成立林业能源管理分委会后标准制修订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标准数量与其他标委会相比还是很少。目前为止还没有林业能源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只了20项,可见我国林业能源管理方面的标准数量非常少,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缓慢。林业能源管理标准化工作不连续、公布标准数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能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节能工作的成效。

  林业能源管理标准体系包括能源在开发、生产、加工、转让、分配、储存、使用等过程中的技术标准以及围绕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材料、设备及器具、工艺条件、交通运输、环境、劳动安全、质量等环节的管理标准和工艺标准。对能源生产和利用的各个环节、过程和对象,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并贯彻实施,达到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能源的目的,可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标准体系不完善会导致标准制修订工作缺乏系统性。目前,林业能源管理标准体系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科学、系统、适合当前林业节能形势的标准体系还未建立,导致每年标准的制修订不均衡,申报和制定标准带有盲目性,缺乏系统性。

  目前,在林业能源管理标准化制修订项目中,2/3以上是由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完成的,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等有关科研人员承担了部分项目,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不一,甚至一些承担制修订标准的人员在相关的专业上还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目前,国家下达的每项标准制修订经费明显不足,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标准调研所需费用也无法满足,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致使有些单位不敢申报国家标准,担心经费不足无法完成工作。此外,林业能源管理标准的实施、宣传贯彻工作也比较滞后,影响了节能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多数企业的能源计量仪器仪表配置不全,并没有按标准规定的规格量程、精度配齐各种计量仪器仪表,因此很难确定能耗量,更分不清各道工序的耗能比例。标准制定人员自带仪器测试难度大、企业也不愿意配合(大型国有企业还好些),这就给标准的制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是今后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能源,多数企业利用废弃物取代煤炭,这是好现象,应该支持。但所燃烧废弃物的重量、密度、热值等指标都很难确定,大大增加了计量能源消耗的难度,给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带来了很大困难。

  由于目前项目申报单位在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中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管理”的问题,致使项目组对市场调研的力度不够,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市场和企业相关数据收集不足,项目实际测量力度不够,对国内外生产和产品质量水平了解不足,标准征求意见不够充分,范围不广泛,不深入等等,这些都导致标准审查和执行困难。

  科研项目中标准研究项目的立项非常重要,但往往与实际标准制修订项目中需要投入研究的项目脱节,市场需求的标准往往苦于缺乏研究经费及其他技术问题而没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导致标准制定过程中有的耗能指标确定起来非常困难,只能依赖国外技术和生产设备,往往与实际情况相脱离。

  一些企业的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上,放松了对节能降耗的管理工作。这也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拼资源、高消耗,能源管理不科学、不完善,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和损耗。同时也表明企业对节能技术规范及节能标准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从事标准工作的人才匮乏,尤其是缺乏搞国际标准工作的人才。这使我国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目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标准之间的竞争。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制定标准的采标率非常低,国际交流很少,这对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是非常不利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改进。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高耗能、高污染的比重上升。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坚持节能优先,效率为首,科学用能,保护生态的原则,把“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任务落到实处,以确保“节能减排”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方法。为了完成这些目标,应该着重制定林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管理、节能管理及林业生物质能源培育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标准。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林业能源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林化产品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的亮点,也是我国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重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把松脂水性化加工技术研究和绿色化工产品的开发、特色生物化工资源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列入其中。松香、栲胶、紫胶等林化产品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大宗的出口商品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制定林化产品的生产能耗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人造板工业是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木材加工业,在整个林业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人造板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税收政策重点优惠的行业之一。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需求的矛盾加大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木材的利用方式已从原木逐渐发展到锯材、单板、刨花、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利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型木质材料家族,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等。因此制定这些产品生产的能耗定额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世界各地对木材和木制品需求的增加,作为森林最主要产品之一的木材,是世界公认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原材料中唯一对人类最友好、可再生的绿色原材料,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青睐,因此对其需求也呈日益增长之势。立足国内解决我国木材需求问题是根本出路,因此应制定该领域的产品生产能耗标准。

  竹藤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非木质自然资源,也是仅次于木材的重要林业产品。目前,我国竹产业年产值170亿元,竹制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良好,年创汇近5亿美元。我国竹类植物资源的培育和加工利用历史悠久,在集约经营、新品种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在竹藤遗传改良、离体快繁等研究中开始应用,竹藤高效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受到重视,竹藤材工业化利用发展很快,在竹材人造板、竹浆造纸、竹纤维、竹藤家具、竹藤笋食品及竹炭竹醋液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替代木材及保护森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该领域产品生产能耗标准的制定是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这项规定确立了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实施节能审查和监管的法律制度,反映了特种设备在我国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国家重视并推行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决心。目前在节能监测、测量项目设置、测量仪表准确度规定以及测量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改进,以便为节能监测和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依据。节能监测领域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对生产企业能源消耗进行考核,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测,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

  目前,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的比重。随着我国经济总体规模的迅速扩大,能源资源匮乏、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源,对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乃至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对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极为重视,连续3个五年计划都将生物质能技术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已列入“中国阳光计划”重点开发项目。大力开发研制林业生物质能源,对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降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领域的标准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10年底,能源计量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企业节能意识和计量意识显著增强,部分企业能源计量薄弱和严重浪费能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年消耗能源5000t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已达到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该领域的标准制定是必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