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陆
当前日期时间
公司:天富注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400-822-5216
联系人:张骏捷
网址:www.xazmhbgc.com
邮 箱:7535077@qq.com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天富新能源科技
主页〞恒行娱乐注册〝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17 21:54    文字:【】【】【

  主页〞恒行娱乐注册〝主页早在十几年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凭借零污染、可再生、加氢快、续航足等优势,氢燃料电池技术在理论上完爆石油与锂电池,被誉为车用能源的“终极形式”。

  美中不足的是,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度一直很慢,迟迟无法落地,经常被放在2050年这个尺度的“远景”上去讨论。于是我们戏谑:氢燃料电池是未来的完美技术,但它永远只存在于未来!

  在过去十年中,由于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的突飞猛进,氢燃料电池技术被过度轻视。而最近一两年,氢燃料电池又重新引起了注意,原因之一就是纯电动车遇到了两个硬核问题:

  :随着电动车行业的迅速崛起,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相应的,对续航也会在满足日常使用情况的要求下逐渐提高。假设若一辆纯电车工况续航能达到800公里,这也许需要依赖于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突破。

  :锂电池能量密度太低,若以多堆电池的方法增加续航,就会造成过多能量浪费在运输电池本身的尴尬情况,既不经济,也不合理。(这一点的深入分析,可以参考之前的一个回答:爱驰汽车刚推出的 RG 电动超跑号称续航 1200km,有可能实现吗?

  在过去十年中,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提高了2.5倍,就不能再给力一点,再提高2倍吗?

  答案是很困难,因为这种涉及物理化学原理的东西,不可能遵循摩尔定律,再提升就触碰到了安全极限,性能与安全不可兼得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在锂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上努力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消费者在对于纯电动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上的期待,不正是氢燃料电池的拿手好戏吗?很多方面,氢燃料汽车避免了纯电车的短板,反而与传统燃油车的特性很像,例如:

  ,比锂电池高上百倍。我们都知道,燃油与氢气释放能量都是一个氧化过程,要么是原子量为12的碳被氧化、要么是原子量为1的氢被氧化。汽油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而氢气只含氢,所以能量密度甚至更高。当然,考虑到比油箱复杂得多的储氢系统,情况会不一样。

  。如此一来,车主就不必到处找充电桩,免去充电等待的时间了。当然,加氢站不像加油站到处都是,基础设施建设是个问题。

  如此说来,在续航与充能方面,氢燃料电池车与传统燃油车,真的很像啊!只不过一个是烧油,一个是烧氢。既然这么像,咱们为啥不直接用传统燃油车,还要开发氢燃料电池车呢?答案就是,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氢燃料电池车同时具有节能减排的新能源车属性:

  。不仅没有氮氧化物这种有毒气体,就连二氧化碳都没有啊!当然,这一点与电动车碳排放的争议相似,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制氢是免不了有碳排放的。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即便是考虑70%的火电,纯电动车的碳排放还是优于燃油车,氢燃料电池车则与纯电动相当或更好。

  相对地柴油汽油,氢能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再生。除了工业副产品制氢之外,还能通过煤制氢、利用谷电电解水制氢等,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效率要优于汽油柴油。退一万步讲,能源效率还不如汽油柴油,但氢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对石油对外依赖很强的中国、日本来说,依然是很有吸引力的选项。

  和电动车相比,氢燃料电池车续航足、加氢快;和传统燃油车比,氢燃料电池车又具有节能减排的属性。虽然和两边比都有优势,但普遍认为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要比纯电动慢5-10年,原因就在于有几个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论同样的重量,氢气的能量密度不低。然而,汽油柴油在自然条件下就是液体,而氢气要压缩成液体,还要保证安全,就需要一个挺大的储氢系统了。目前70兆怕的储氢系统,能量密度才每升800Wh。

  主要是膜电极与空压机技术。一个是寿命问题,国内还只能做到几千小时耐久,日本丰田已经可以做到上万甚至几万小时;另外一个就是供应链问题,很多部件还依赖进口,成本大大上升。

  纯电动车目前面临充电不便的基础设施问题,氢燃料电池车也逃不过,甚至更严峻。纯电动车虽然充电慢,但除了超级快充站,在家里、单位里也能慢慢充,勉强可以用。若出行特性比较规律,甚至还挺方便,毕竟在家充电也省得跑加油站了,用车成本也更低。

  氢燃料电池车没办法在家里加氢,只能依赖于加氢站;而加氢站成本很高,若用户规模不起来,那就得持续亏本运营,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就非常难解决。所以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车应该先应用在商用车上,因为商用车的路线比较规律,对加氢站数量的需求就比较小了。

  除此之外,当前的工业副产品氢的纯度不够,在进一步提纯之前,无法直接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

  有媒体将访问日本丰田事件过度解读,说国内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将改弦更张,几千亿补贴打了水漂之类的,想象力丰富。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将氢燃料电池与电动汽车两个技术路线对立了起来。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虽然叫做发动机,但并不直接输出扭转。更准确地说,它是一台“发电机”,输出电能驱动电机,同时也可以给锂电池充电。

  这个结构图怎么有点似曾相识?对了,这不就是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吗?事实上的确如此,包括丰田Mirai在内,氢燃料电池车都是“锂电池”+“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混合体,区别只是谁的成分多一点,谁的少一点罢了

  如果电池大一点、可外接充电,那不就成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李想的理想智造ONE差不多啦?其实,就是差不多,只不过李想的增程式是烧油的,而氢燃料电池车的增程器是“烧”氢气的,这就是最主要的区别!

  所以说,氢燃料电池车很多情况下,也是增程式电动汽车。既然二者在技术本质上就有如此深的渊源,那么贸然地将两个技术路线置于针锋相对的位置,肯定是不合理的。

  理性的观点应该是,电动汽车路线与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目光长远的汽车企业,肯定不会把这两个路线对立起来。就拿丰田来说,别看它现在力推氢燃料电池,把专利都免费公开了,心窝子都快掏出来了,但在它的战略规划中,氢燃料电池的份额也只是和纯电动差不多。

  再举个例子,对氢燃料电池技术不太热衷奥迪(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是大众集团的想法),在它的战略规划中,也是给氢燃料电池车一席之地的。

  谈起电动汽车,吃瓜群众立刻就能想到蔚来、威马、小鹏、荣威等一系列品牌,但谈起氢燃料电池车,大家恐怕还没什么印象。所以在此准备简单介绍3家典型相关企业。

  上汽启动氢燃料电池项目较早,与清华、同济等高校合作,在世博会上就开始试运行了。2016年的时候,推出了国内唯一一款荣威950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并采用了先进的70兆帕储氢系统。

  事实上,其德国子公司爱驰恭博的Gumpert Nathalie,就是一辆甲醇燃料电池跑车。这款跑车由奥迪quattro之父Roland Gumpert亲自操刀设计,百公里加速2.5秒,续航1000公里。

  值得说道的是,Gumpert Nathalie是甲醇燃料电池,而不是氢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分两种:

  爱驰Gumpert Nathalie采用的是甲醇重整制氢的技术方案,看似是增加了系统复杂度,但在氢气的制取、运输与储存等相关产业链问题的解决都还没有时间表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快刀斩乱麻的优秀方案。

  甲醇重整制氢的技术方案实际上就是将氢气的制取、运输与储存等环节,都揽成自己公司的活儿了,这样做虽然可以不依赖于产业链跑得更快,但系统集成与验证的挑战性也会更高。近日,爱驰汽车注资丹麦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商Blue World Technologies,将大大加快研发速度。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看到了爱驰推出Gumpert Nathalie,心想造车新势力本来就资源有限,怎么还分出精力去搞“只属于未来的”燃料电池技术呢。那个时候,整个行业对氢燃料电池还是偏悲观,甚至是漠视的。没想到一年之后,时来运转,氢燃料电池又有成为焦点的趋势,只能说爱驰的战略眼光还是很犀利的。

  亿华通是依托清华大学于2004年成立的,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十几年。这十几年间,氢燃料电池技术大局一直不景气,亿华通是一直飘摇,但一直坚持搞技术研发。在读书期间有过交集,所以我也比较熟悉,一直不太看好……

  没想到,坚持十几年亿华通终于站在了国内技术的领头羊位置,等到氢燃料电池技术时来运转,又恰逢科创板创立,真的是双喜临门。不得不说,真是一段守得云开见天明的传奇故事!

  但FCV成本很难降下来,即使燃料电池不用白金了,高压储氢罐等一大堆东东也是要另外花钱的。

  而FCV需要先将电能转换成氢气的化学能(制氢,FCV普及之后仅凭工业副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再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间的损耗就多多了。

  那么跑1公里的费用为10日元,以100日元换6人民币的汇率计算,为0.6元。

  对小米、乐视造车,个人认为应积极看待,期待TA们搅活天朝汽车工业这潭死水。

  如果要了解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优劣,起码要知道啥是锂电池,燃料电池,它们大概的原理是什么。

  就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通过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完成的转变。

  燃料电池按照电解质的分类,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我们常说的氢氧燃料电池,就是以氢气为燃料,氧气为氧化物,电解质为液体氢氧化物的碱性燃料电池,充放电的原理如下图。

  负极的燃料(氢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外部负载,生成的氢离子移动到正极。

  正极的氧化剂(氧气)从外部负载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并与负极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际整个反应过程就是电解水的逆向过程,这下如果有人问你,啥是氢燃料电池,你直接就可以说,那啥简单的,不就是电解水反过来吗,氢氧反应最后生成水,你不会这都不知道吧,初中化学玩得不要的原理……成功赢得别人白眼,拉得仇恨值满满……

  说到锂电池,其实锂电池自身并不能发电,属于二次电池,是靠外界的电压让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来回跑(摇椅电池)来进行充放电,实际就是靠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实际锂电池是个储能装置,如果不给它充电,它自身是无法充当动力的。

  而氢燃料电池则相当于动力装置,如同燃油汽车的(汽油+发动机),属于发电提供动力的设备。

  这就延伸出来一个优势,自身就能充当动力的,补充动力肯定比二道贩子要来得快捷。所以加氢比充电要方便。和加汽油一样,氢电池的汽车一般去加氢,只需要5-8分钟左右就能加满。

  目前三元锂电池锂离子的电芯能量密度约为1.08MJ/Kg(理论),如果要提升,只能靠全固态锂电池了。而氢的能量密度为143MJ/Kg,是现有锂电池(电解液)的130倍。

  在超高能量密度的支持下,氢电池的续航里程很容易就达到或者超过现有燃油汽车,以丰田Mirai为例(北美市场销售),新车型在海外测试中的实测续航,达到了1003公里的里程。

  锂电池之前说过,能量密度高的NCM电池,镍钴锰酸锂电池,国内的钴金属的资源非常匮乏,多匮乏呢?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锂电池行业大力研发少钴电池的原因之一,从之前的NCM(镍钴锰)配比5:2:3,1:1:1,往NCM(镍钴锰)8:1:1的比例转变。

  当然,氢电池相关的催化剂铂金也属于稀缺资源,价格也十分高昂,中国也是靠进口。但是铂金的主要产地是南非和俄罗斯,而钴的主要产地有澳大利亚和古巴。(这里不用我多说了吧……中非友谊万岁!)

  再说个国内发展氢燃料电池的优点,就是很少有人提及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问题。

  国内的电能主要靠火电,而火电的污染和碳排放实际比水风核太阳能要高出许多的。所以,锂电池所用的电是没有氢燃料电池来得环保的。

  一个产品是否普及,实际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成本高的产品普及率肯定不如成本低的产品。

  2021年,行业平均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为0.65元/Wh,三元锂电池的成本略高,为0.9元/Wh。

  而氢燃料电池成本为1.2元/Wh,同样的50KW的电池成本,磷酸铁锂电池需要32,500元,三元锂电池需要45,000块钱,而氢燃料电池成本需要60,000块钱。

  所以,相同电量下的成本,氢燃料电池是比较高的,不过这也和批量性有关系,氢电池的国内制造并未像锂电池那样成熟的市场化。

  普通汽车的锂电池耗电大概为百公里13KW*h,电量按每度0.6元家用电----2元商用电来算,百公里电费为7.8元到26元。

  加氢站目前的加氢价格为每公斤氢气50-100元(补贴价),普通汽车每公斤氢气续航100公里,百公里的耗费为50-100元,要知道这还是国家大力补贴后的价格,而且因为定价比较低,即便有了国家补贴,加氢站普遍还都是亏损状态。

  一个大型的锂电池充电站及配电设施投资,大概在百万级别。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的建造成本在200万元左右。

  而一个加氢站的投资则在千万级别,一个每天500KG加气级别的加氢站,其建设费用大概在1200万到1800万之间。

  所以说,氢电池,无论从生产成本,还是消耗成本,还是基础设施成本,都远高于锂电池。

  常用方法是高压对氢气进行压缩,需要耗费大量的压缩功不说,高压储氢容器的造价还相对昂贵。因为氢的原子半径非常小,在高压下,氢气甚至可以穿过很厚的钢板。而且氢气非常活泼,一旦泄露,极易和氧气混合发生燃烧和爆炸。(现在国内要求周边建筑物必须要离加氢站12-50米,站外明火必须离加氢站20-40米。)

  所有元素中,氢的重量最轻,为水的密度的万分之一,普通高压储罐的氢气密度比较低。即便在零下253摄氏度时,氢气变为液体,但密度只有70g/L,依旧只有水密度的十五分之一,一大车也装不了多少氢气。而液态氢的运输和存储,因为容器的高要求和极易发生泄露的危险,所以暂时无法民用。

  所以,现在还基本用的氢气压缩瓶来进行运输,一辆可载重40吨的超大卡车来运输氢气,一趟只能运输400公斤的氢气。

  别看储气瓶这么大,一瓶充装10MP压力的,和人等高(40L)的瓶子只能装三四百克的氢气,而一辆普通的加氢小汽车,就需要三到五公斤的氢气…………

  一个就是氢燃料电池的反应需要氧气,所以在低氧环境下,比如高原地区,有可能造成动力不足。而锂电池不需要氧气,所以锂电池的汽车连进气格栅都可以不要。

  另外一个就是汽车结构关系了,锂电池包可以很方便做成一个集成的板块,放在车厢底部,这样重心容易控制,车辆稳定性先天优秀。

  而且锂电池动力汽车的车头不用放电机,空间富裕,方便车头纵梁一体化成型,也方便车头各种结构件的布置和改善,更能抵御正面撞击。而电动车的侧面,有着电池包外围的门槛梁,有利于侧面撞击下保护驾乘人员。

  所以,总体而言,锂电池的国内商业化程度较高,产业链也非常成熟,成本也在以肉眼可见的情况下递减。而氢燃料电池目前在国内还是处于商业化的起始阶段,还依靠着国家的补助生存。

  但长远看来,氢电池因为其能源清洁,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大型商用车的加注时间短,且适应极寒地区,在未来的国内也会有着一席之地。国家的发展策略也是两手都要硬,两条路都要走,不能只发展锂电池而忽略氢能源。

  在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赛道面前,我们现在已经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国资可能会迟到,但绝不可能会缺席。

  劣势是氢能乘用车无法解决:车辆售价、氢气价格、加氢站数量、无法进车库这4个问题,尤其是加氢站无法做到像充电桩一样的高覆盖率。主要说一下优势吧,先明确一点,氢能的确是未来最有希望,代替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能源。但同时不要忘了,中国在纯电动车产业上有巨大优势,无论是在布局、规模、市场和技术方面,都抢占了一个比较好的身位,所以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我的看法是:在乘用车上我们会继续保持以发展纯电动为主、插电混动为辅,商用车上,城市内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以纯电动为主,氢能公交做少量的补充,公路客车用氢能客车作为补充,跑长途货运的柴油重卡逐渐被氢能重卡代替,至于原因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我举双手赞成你唱衰氢能乘用车,马斯克说氢能车是智商税,话说对了一半,是氢能乘用车是智商税。但是我反对盲目唱衰整个氢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因为氢能源的应用领域又不仅仅是在汽车上,还可用于发电、冶金、供热、航空、船舶,比如说钢铁行业的高炉,目前使用的是焦煤,碳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7%。这是一项无法用电池替代的应用,而用氢能就可以。中国发展氢能源,表面上看是为了降低碳排放,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石油对外依存度72%、天然气43%。一旦台海发生战争,石油被禁运的风险就会非常大了,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优化能源结构,包括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也是为了缓解石油依赖。

  我之前唱衰氢能乘用车,主要是因为车辆售价、氢气价格、加氢站数量、无法进车库这4个问题,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尤其是加氢站无法做到像充电桩一样的高覆盖率。但是这点对于跑长途货运的重卡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因为重卡主要跑的是高速,是运行在相对固定的线路上,对加氢站的依赖性远低于乘用车。所以我们只需要在人口稀疏的城际公路沿线建设即可,这样一来不仅加氢站建设成本会降低,而且也在客观上降低了氢气在人口稠密的城区运输、储藏和加注的安全风险。

  其次跑长途货运的重卡,需要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大的载重量和更短的加注燃料时间,而这些氢能重卡都能满足,因为相较于纯电,氢燃料电池的优势就在于,能同时具备更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加氢时间只需要不到3分钟,它的储氢罐类似于燃油车的油箱,提高续航只需要增大储氢罐体积就行。

  而且氢能重卡摆脱了纯电重卡笨重的电池组,在载货能力上优于纯电重卡。比如说国内福田汽车最新研发的载重49吨(智蓝欧曼)的液氢重卡,实际工况续航超过1000公里,可满足-30℃的启动及全天候运行,非常适合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使用。

  而对于纯电动来说,当前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没有了大幅度提升的空间,新型的固态电池、钠电池技术还不成熟,如果想要长续航,就需要增加电池模组的数量,这样一来车体的重量必定会大幅增加,载货能力也就不如氢能重卡了。

  我就以一辆载重30吨、续航200公里的纯电动重卡给大家举例说明,比如说锂电池容量是400kWh,如果该锂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是300Wh/kg ,那么电池的自重将会高达1.3吨!这还仅仅是续航200公里的重量,如果再把续航提升到 800-1000 公里,那么该锂电池的自重将高达 6 吨以上!

  而且电池模组数量增加了,那充电时间肯定也会更长啊,长途运输要好几天的,你觉得货运公司能接受的了货运周期和时间成本的增加吗?不要忘了,纯电动在冬天的续航还要减半的。

  再来看一下同样是载重30吨的氢能重卡,使用储氢密度在 5.7%的 70MPa 储氢罐,百公里氢气消耗量10公斤,续航同样是1000公里,储氢罐也就重1吨左右,比电动重卡轻了足足5吨!所以我说跑长途货运的重卡,用纯电动是根本无法替代的,只有氢能重卡才是唯一的替代方案,最关键的是氢能重卡不用像乘用车一样进地下车库,基本一直处于敞开空间。

  至于目前车辆售价和加氢价格,就拿上海来说,一辆31吨以上的氢能重卡,没有补贴的价格是150万,但是现在财政补贴已经在向氢能重卡倾斜了,国补+地补超过100 万,这补贴力度你敢想吗?补贴后的价格和同规格的柴油重卡基本持平。再来算算加氢成本,氢能重卡没有补贴前,加氢的成本是2.01元/公里,补贴后氢能重卡的加氢成本是1.58元/公里,纯电动重卡的电费是0.88元/公里,柴油重卡烧柴油的费用是1.61 元/公里,氢能重卡补贴后,还是比柴油重卡稍微便宜一点的。

  希望大家也不要断章取义的得出,纯电动就很鸡肋的结论,相反,氢能商用车和纯电动车将会长期并存互补。氢能车相比纯电动车,更多的是长里程的补充,公交车每天也就跑200公里左右,所以目前纯电动公交车,是完全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包括物流车、环卫车也一样。一句话,纯电动车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高频通勤的使用。

  相反,公路客车和重卡更多的是有长里程的需求,所以更适合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氢能重卡,未来直接替代柴油重卡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2021年,国内重卡保有量850 万,重卡的污染排放量,占到商用车总排放量的近 6 成,相同里程下,重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乘用车的十倍!如果柴油重卡全部被氢能重卡替代,重卡全行业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000万吨!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补贴力度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的未势能源,已经在河北雄安新区,投入运营了100辆49吨的氢能重卡,可以说,国内的氢能重卡已经进入了初级商业化阶段。

相关推荐: